中青在线
2000年8月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香港:什么样的环保最有价值
2000年08月08日 00:01:09

本报记者 张可佳

 

  香港的污染问题与世界各地类似规模的城市所面对的问题大同小异。但香港寸土寸金,资源紧缺,人口极密,环境问题就更为突出。上周,我访问了这片被精雕细刻了的现代化岛屿城市,深感港人珍惜生活的环境质量不是坐而论道、夸夸其谈,他们对全岛整体环境的在意,如同对自己的家居,细而更细,精益求精。

  环保的参与者很容易得到奖励

  我们在香港大会堂参加的一次“全国中小学生环保活动方案设计比赛”颁奖典礼,就像是一次盛大的公众聚会,热闹非常。上台领奖和演讲的有刚长到成人膝盖那么高的孩子,也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还有白发老人。主席台上长长的桌子上百余个金光灿烂的奖杯,展示着这次环境保护方案设计活动的规模。它不大像内地举办的活动和竞赛,获奖的人只是很少的几个幸运儿。在这儿,热心环保的参与者好像很容易得到奖励。

  每年,香港环保署和岛内各个环保团体举办的公众环保活动种类繁多,365天,天天不断。香港环境保护运动委员会7月刚刚出版的《环保通讯》介绍说,目前有500个公共及私营的住宅小区、占全港半数以上的人参加了“废物分类回收运动”。自1998年开始这项活动以来,今年是第4次。居民们不分地位高低、收入多少,一样热心参加。他们把数以万吨的废物“从填埋场拯救回来”,使一些垃圾成为可再利用的材料。

  走在香港的街上,在校园、商厦、办公楼、公园、车站、码头上,随处可见标明废纸、铝罐、胶樽(汽水可乐瓶)的不同颜色的回收箱,成为香港一景。

  此前一次回收运动是在今年3月结束的。那一场运动共收集到4.7万吨废纸、685吨铝罐和231吨胶樽。这些垃圾全部被重新利用。

  环保署社区关系主管麦乐嫦女士开心地告诉我们,目前正进行的第4次回收运动,参与者比上次增加了200万人,未来成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89个政府部门都要交环保报告书

  从麦乐嫦那里得知,今年9月,政府各部门都将向董建华提交自己的环保报告。这在香港历史上是第一次。

  这份报告将怎么写呢?

  香港环保署代理署长司徒高义先生很轻松地给我解释说:“现在环保意识在香港政府部门和官员中已经很普遍,但是还有一些比较低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有的人把烟盒扔到车窗外面,有人用纸没有做到两面使用,有的办公室还没设分类回收箱,有些公务员不去参加环保活动,有的工程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噪音对附近居民的影响,有的人很少乘公共汽车,几个人同行时没想到少开一部车,而应当尽量同乘一辆汽车,等等。这些在环保署10年前就已经做到了,但是现在,我们要把它推广到政府所有的89个部门,包括董建华先生的办公室。”

  司徒高义先生说,提交报告的主意并不是环保署想的,还是董建华先生的要求,他要每一个部门都直接向他本人提交环保报告。假如那个机构(5点下班)不能在下午6点前关闭空调、人走灯灭,那么这个机关的环保报告就可能通不过特首的审核。

  在香港媒体上,我看到香港立法会议员倡导使用公共及环保交通工具的报道。几十名议员每人手持中英文圆形宣传牌,共同乘坐地铁并合影,以造声势。环境食物局局长关佩英女士还乘坐了第一辆用天然气能源的小巴士,向市民倡导环保交通。

  香港有18个区,各区都有自己的议员。屯门区议会的蒋月兰议员说:“我们不希望将环保变为口号,光说不做,诚实工作才更有价值。”她的议会里分设4个环保工作小组,其中就有一个专来解决自行车停车及为骑车人开辟道路问题。她说,提倡解决能源减少尾气污染就要鼓励骑车。她的工作小组很认真地解决了小区里的实际问题,多骑车少开车就不仅仅是空话了。

  经费拖了环保的后腿

  我问香港环境保护委员会主席王敏超先生:“您认为这些年做环保最困难的是什么?”

  王先生是大企业家,和环境保护委员会里各位委员一样是在社会上颇有影响的人士,他们都是兼职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志愿者”。他回答说,“地少人多,教育资金缺乏”。

  他解释说,我们的目标是把香港所有大中小学生都培训成环保大使。香港有2000多所学校,而目前开展培训的只有400所。学生接受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很快,他们的影响能够覆盖香港每一个角落,他们的真诚和热情是推进环保最有效的法宝。”

  环境保护署助理署长黄耀锦说,环保署正在制订培训“绿色经理”计划,在大公司和政府机构都设有一个总管环境工作的职位,但多是兼职的。

  “这也是被逼出来的。”黄说,发达国家正在流行这种做法,特别是一些跨国大企业,很重视公司里这样一个位置,因为它很清楚在这方面绝对不能出问题,否则将对自身的发展和形象产生严重负面影响。黄举例说,比如现在香港的运输局鼓励很多的汽车、的士上街,而汽车污染比电动火车大。我们就去和他们谈,能否在节假日规定一些道路不许汽车通行,优先照顾步行者、骑车人和乘坐城市火车、地铁的人。他们有时会考虑我们的意见,但更多时候还是在传统的模式下想问题,不大好谈。如果运输局有自己的“绿色经理”,会好很多。

  香港环保署社区关系主管、环保委秘书长麦乐嫦女士是法学硕士,17年来一直致力于环保教育,每年她都要作上百次演讲,整个香港到处都留有她的足迹和声音。她是个热情又很有耐心的女人。她说,有一个城建商受到40多次噪音扰民的控告,他们就去给这位老板和他的经理以及工程队开办讲座,一次又一次地讲,还聘请来环保工程师到他的工地去看,告诉他们怎样改进可以减少噪音。

  “问题解决了吗?”

  “今年,这个城建商只受到7次控告。这已经不容易了!”她为此自豪。

  在香港,所有的环保教育基本都不收费,所有的(无论是公园里还是大街上的)环保教育馆、室也不收费,为此,政府每年已投入十几亿港元。但官员们说,最大的困难仍是经费紧缺。许多环保社团也在催促政府更多地支持公众教育活动,包括对官员的教育和培训。

  他们抱怨说,由于经费缺乏拖了香港环保的后腿,而香港的环境问题已经不能够再拖延解决了。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