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0年8月2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让我们的家园绿起来
――威海团组织包了2725个村的绿化
2000年08月26日 00:14:22

本报通讯员 鞠爱君

  今年春夏,到威海出差或旅游的人发现,威海公路和村庄道路两旁的小树苗一下子多了起来。去年入秋以来,威海市农村的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就一直忙活着一件事:种树。树种得怎么样,去威海的镇上、村里一看就知道。村四周、街两旁,沟里、坎上都是,村里一位70多岁的老人说,多少年没看见这么多树了。言者虽无意,
却足以让辛苦了近一年的团干部们感到莫大的安慰。

  去年,威海市委、市政府围绕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提出“五林”工程(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绿色通道经济林、农田林网、城乡园林)。团市委经过广泛调查认为,“五林”建设中最不受重视、欠账最多的是农村四旁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而全市村庄四周和主要街道、主要田间路两旁空闲的宜林面积约60万亩,可植树过亿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非常可观。于是,团市委硬是把这件啃骨头的活揽了下来:用三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威海全市2725个自然村的村庄四周、村主街道、主田间路的500万株绿化目标。今年为起步年,全市首先要完成440个重点村,计划绿化街道2488条,1162公里,植树99.3万株。团市委将这次行动称之为“青春?绿色?家园”行动,将自己摆放到主角的位置上。

  啃上硬骨头,方知骨头硬。首先是人们的认识问题。农村的老百姓认为,种上一棵树,最少也要三至五年成材,见效慢,还不如多种几亩麦子,多打几斤粮食,同时种树潮地,种树阴房等守旧思想更是扎根于老百姓的脑海里。尤其是在不少富裕的小康村,非要把本来好端端的街面凿上窟窿种上树,这不是瞎折腾吗?种树的好处老百姓一时难以体会和接受。部分团干部自己也想不通,团干部抓种树,行得通吗,推得动吗?再者是种树的环节多,每个环节都要靠团组织用“协调”的小杠杆去橇“大石头”。树苗的问题,资金的问题,管护的问题,等等,都没有经验可参考,都不在团组织的“权力”解决的范围内,大家只有靠两条腿一张嘴去跑去游说,边实践,边探索,摸着石头过河。另外,老天爷也仿佛要考验一下团干部的意志,百年不遇的大旱给新栽树苗的成活带来很大的威胁,镇村绿化的过程中又多了一道难关。

  青年的字典没有“困难”二字,“为家乡添绿,为农民增收”成了全市团组织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利用去年冬闲,团市委从摸底子入手,对全市2725个村进行了绿化规划设计,乔灌花草间作,用材林与经济林兼营,经过反复考察调整,逐村建立绿化规划设计书,并汇编成册,作为建设、检查、考核的依据。同时进行的还有大规模舆论宣传,各级团组织与林业等部门配合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办板报,发明白纸,同时借助各种新闻媒体,铺天盖地地进行绿化宣传,将树的防风固沙作用、大空调作用以及带来的经济和旅游效益灌输给农民。团干部们自己更是从识别树种开始,认真学习树木栽植、确权、管护知识,不少人成了“林业专家”。

  3月植树好时节。在市、县、镇团的三级机关里,除了一名同志值班外,全体干部都扑在了植树一线,一人包几个镇,一包干粮一辆自行车,一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跑来跑去,村村巷巷轻车熟路,哪条街种了树,种的什么树,有多少株,树归谁管,如数家珍。米山村是团委干事小宋包的村,不靠山不靠海,人们祖祖辈辈靠种地吃饭,镇村绿化开始好长时间,村里迟迟不动工。小宋硬是在村支部的炕头上磨了两天两夜的嘴,终于说得村支书茅塞顿开。村里集体拿不出资金,他就到镇上跑申请,亲自到莱阳购进6000株快速成材的毛白杨,请镇林业技术员指导种上,涂上“白”,既美观又降低了发病率。天太旱,他又发动老百姓浇透三遍水。如今行行白杨已蹿到两米多高。最难得的是种树启发了大家的思维。农户王炳海本来长年外出跑运输,大规模的种树带来的树苗的紧缺使他又瞅准了一条致富路,回村后投资了10万元承包了80亩地,育上了银杏、毛白杨、水杉等树苗。他说春秋两季植树时节到来,苗一出地,当年的投资就能赚回来,明年就是纯挣了。全市配合镇村绿化,集体或个人投资建立的育苗基地、各种苗圃就有80多处。

  就这样,团组织抓完规划抓建设,抓完质量抓管理,树就这样种上了。看到村里道旁成行成列的树苗亭亭玉立,想来年绿荫如冠,村民们开始夸种树的好处了。镇村绿化除了使一大批村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外,更多镇村的农民将种树与增收结合起来,今年全市栽植的99.3万株树苗中,速生毛白杨、银杏、黑松、各种果树等就占了80%以上,农民投资投劳植树护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绿化苗木中农民投资的占11.5%,有1200余农户通过拍卖、承包等途径取得树木收益权和林地使用权。

  由于“青春?绿色?家园”行动紧贴当地党政中心工作,赢得了各级党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市委和各市区党委都召开了专题会议,市、县、镇三级党委政府将“青春?绿色?家园”行动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成立了行动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

  一年下来,团干部不但学习了种树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基层工作方法,还培养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使自己成为既懂团务又懂经济、既能设计又会操作的复合型人才。参与镇村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找到了农村团组织服务中心工作和农村青年的切入点,大大激活了农村团组织建设,农村团组织的凝聚力大大增强。今年6月,团市委开展了十佳团委书记评选活动,其中4名当选者就是在镇村绿化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农村团干部。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文章评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