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1月9日 星期

   

文心雕龙
《织网的蜘蛛》:

一辆压垮路面的车

李敬泽

  几年前,我曾经讲过一个从报上看来的故事,现在再讲一遍:在美国,上世纪初,一位博物馆的研究员同时娶了两个太太,买了两座房子,生了两群孩子,而这两个家庭竟然一直互不知情。当然,最后事情还是露馅了,因为该老兄有一个奇怪的嗜好:挖地道。他的两个家相距不远,也许是为了免于披星戴月来回奔波吧,他决定用地道把两幢房子连接起来。这项秘密工程进展顺利。但是有一天,一辆汽车从街上驶过,可能是货装得太多,“喀嚓”一下,把路面压了个窟窿。于是,他的地道连同他的双重秘密生活就见了光天化日……

  再讲这个故事是因为看了青年女作家程青的长篇小说《织网的蜘蛛》,在这本书中,一个男人以同样的激情和机巧干着类似的蠢事。他周旋于一群女人之间,爱每一个女人,让每一个女人相信他只爱她。

  该男人被抓起来了,他的危险游戏最终触犯了法律,自然会有法官进行判决。现在我要谈的是,他和那个美国人一样,都喜欢挖地道。不过他的“地道”不是用铁锹挖的,他只需要改换一下名字:“王平实”、“王平顺”、“王迅”、“王盾”、“王宓”,等等,这些名字四通八达,体现着不同的身份,通向不同的女人。

  看完了《织网的蜘蛛》,再看街上的人群,暗自惊心。在这个巨大的都市里,又叫“王平实”又叫“王宓”的人也许很少,但也许有很多的人正过着一种或几种不为人知的秘密生活。当一个人在手机里告诉你他正在北京的西单街头时,你怎么肯定他不在上海的酒店里?你又怎么会知道你的同事正在某个餐桌上,向一群你永远不会认识的人宣称他是财大权重的总经理呢?

  巨大的都市和陌生的人群给了人自由,但这是危险的自由。它给你两个选择,要么你死心塌地地相信你的所见所闻,我们祝愿你的日子里不会出现那辆压垮地道的汽车;要么你就相信表象之下还有表象、生活之外另有生活,这样你就等于什么都不信了,你会觉得你的“现实”、你所面对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陌生的,那么你倒是“聪明”了,可这种“聪明”是不是也比较悲惨?

  所以,《织网的蜘蛛》在我看来不仅是男人和女人的故事,“陌生”和“躲藏”———这是它更深的主题。程青在这个主题上表现了敏锐的洞察力,她以一种见多识广、见怪不怪的精明派头揭开了都市经验中人与“现实”之间的重重帷幕。

  当然,这部长篇小说的情节是在男人和女人之间展开的,从头到尾,我们一直听着那位真名叫“王必盛”的老兄花言巧语、振振有辞地讲述他五花八门的“冒险”,倾诉他对一连串女人的“爱情”。这个声音是有毒的,一种甜蜜的毒,一种危险的魅力,一不小心你就被他绕进去了。你觉得他真是有理啊,他真是不容易啊。

  正是在这“危险”之中,我们看出了“欲望”如何被讲述成“爱情”。讲述,不仅使自我合理化或合法化,它还直接制造一种“现实”,话说出来就变成真事儿了,连说话者都相信它。所以,更进一步说,我们就“躲藏”在我们的话里。对藏在话里的我们,我们自己都会感到“陌生”。之所以陌生,是因为我们以为我们在说话,实际上,是我们被话给说了。

  比如,在《织网的蜘蛛》中,王必盛像放礼花一样操练了几乎所有的爱情话语———我觉得,这几乎是罗朗·巴尔特《爱情絮语》的滑稽模仿。作为小说家的程青从来不是鲜明的女性主义者,但在这里她却以小说家的锐利目光,无意间抵达了性别政治的前沿,使通行的爱情话语暴露为男性的欲望的美丽诡辩。鉴于“爱情絮语”其实主要是男人发明的,在这个问题上程青比巴尔特看得更深一层。

  话语也是“地道”。最终,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纵横交错的如同蛛网的“地道”,《织网的蜘蛛》是一辆处心积虑地驶过路面的车,它已经彻底地达到了目的。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