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1月15日 星期

   

【求实篇】
“双抢”备考

鄢烈山

  从元旦前开始,广州几家主要媒体的新闻版块,经常出现“双抢”这个“关键词”。比如,要将“双抢”犯罪案如何如何;要加大力度,严打杀人、“双抢”,如此等等。听起来,怪怪的。至少,在我们这些经历过人民公社时代的人听来,觉得怪怪的。

  在我的脑子里,“双抢”一词的含义是“抢收、抢种”。这个定义不仅“先入为主”,而且烙印极为深刻。

  20年前搞集体生产,政府既要指挥农民何时耕耘何时收获,又要督促农民干活,生怕误了农时。所以,尽管各地因气候不同,抢收抢种的时间有差别,却每年总要利用报纸、广播、大喇叭“抓革命、促生产”,督“双抢”,则是地无分南北的。

  我的家乡江汉平原,每年的“双抢”是7月中下旬。逼农民种双季稻,务必在那十多天把遍地黄熟的稻谷收割起来,赶紧耕地整田插秧苗,奋斗目标是“不插八一秧”。

  正是一年中最酷热的时候。割稻、捆稻子,稻草锋利的叶片在赤裸的臂上腿上划过,咸咸的汗水一浸,伤痕又痛又痒。下午太阳正毒,把沉甸甸稻捆从垸子里挑到打谷场堆垛,汗水流到腹下,男人女人都“烧档”。中午插秧就更难受了,远远看去水面似隐隐冒火苗,人站在水里低头弯腰鸡啄米似地不停地插,就像放在蒸笼里。那段时间几乎天天凌晨三四点出工,晚上八九点收工,几天下来十个手指就烂得红生生的怕见水,叫人有一种熬不到头的恐惧感。即使放暑假回乡的小学生,也不会体验不到父母兄姊的艰辛。

  经历过这种“双抢”的人,怎么可能忘掉这个词?

  不过,那时候,“双抢”也有另一种含义。中青年人开玩笑时,男的调戏女的说,“我不光要抢你的包裹,还要抢你的人”。含蓄一点的就嬉皮笑脸地对女的说,我要“双抢”了!典故出自革命样板戏《沙家浜》里“忠义救国军”参谋长刁德一的弟弟刁小三调戏民女的话。

  孰料,当时偶尔有人搬用的刁小三的这个“双抢”,跟《大话西游》中“星爷”的台词一样,这些年成了“经典”,成了流行物语:暴力加色情,“高干子弟”加靓女,永恒的主题,“普世”的主题。

  扯了这么多,还没揭示正题:“双抢”在当下都市断乎不是“抢收、抢种”,那又是什么意思呢?找出相关新闻一看,所谓“双抢”,原来是抢劫和抢夺。“抢劫”,是指有预谋的入室抢劫、拦路抢劫等,不论是否针对特定目标,抢劫者总是有策划、持武器(或麻醉品)的。所谓抢夺,是见财起意,在马路边趁人不备抢夺行人的提包、首饰等物之后,狂奔而去。比较严重的是驾摩托车夺人身上物品飞驰而去。简言之,就是劫匪和飞贼(有些是找工无着饥寒交迫铤而走险的“盲流”,节前要筹钱回家是“双抢”的高发期,故政府须特别防备)的行径。

  谁能断定“双抢”一词今后会怎样演变?变成“抢饭、抢床”或“抢水、抢空气”也说不定。因此,我在这里志以备考,以释后人之惑。

  两个“双抢”同样讨厌,而人们对“抢劫、抢夺”的恐慌远甚于“抢收、抢种”,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一个是“硬暴力”,一个是“软暴力”,一个是我们正置身其中的现实,一个不过是记忆深处的历史。

  但似有必要说明一下二者的差别:“抢收、抢种”当时遍于华夏,谁也不敢抱怨,今天也很少有人把彼景彼情记下来。我知道,我们家乡就有不少不堪无尽的苦役而联袂自杀的“铁姑娘”,比湖南作家叶蔚林的小说《一根绳子和五个姑娘》所描绘的更惨。今日发生的“抢劫、抢夺”固然可恨,却是被广泛传播才为我们所知,这是社会进步、传媒竞争日趋激烈所赐。以广州为例,报道出来的那些案例自然都是真实的,但我在此生活5年,到最乱的广州火车站接送人不下20趟,从未亲见“双抢”发生也是事实。政府应当为人民提供安全的社会环境,不容许“双抢”案发生;大众则不应根据传媒有无“双抢”报道来判断当地治安,否则就不配享受新闻自由。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