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1月17日 星期

   

海外观书
倾听阿瑟•米勒五十年的回声

心远(美国)

  中国人对阿瑟·米勒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的《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The Crucible,原意“坩埚”)等多部剧作曾与中国读者和观众见面。85岁的阿瑟·米勒为美国老一辈剧作家中硕果仅存者,不仅被公认是继尤金·奥尼尔之后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大师,还是最重要的文化批评家之一,他与影星玛丽莲·梦露的婚姻,也一度使他成为大众媒体的话题之一。近来阿瑟·米勒这个名字再次为舆论所关注:去年10月,美国威金出版社出版了《走廊里的回声》(Echoes Down The Corridor),汇集了阿瑟·米勒40多篇过去未成集或未发表的文章,时间跨度长达50多年。

  网上书店亚马逊评介说:“《走廊里的回声》横跨20世纪整个后半叶,带我们进行了一番当代历史的旋风之旅:对犹太人的屠杀,对纳粹战犯的审判,麦卡锡主义的浩劫,越南战争,1968年‘芝加哥之战’的亲历报道,水门事件,以及尼克松的辞职。”文章还包括阿瑟·米勒对马克·吐温、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等人的评论,和他的游历见闻。

  评介还说:“剧作家描述场面的天分,给他的回忆增色不少,比如:怎样为《推销员之死》在北京的上演挑选假发和道具;与被放逐的黑手党头目鲁奇·鲁西阿诺的喜剧性遭遇……”

  阿瑟·米勒,1915年生于纽约,毕业于密西根大学,著有《我的儿子们》、《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维希事件》、《代价》、《美国大钟》等多部戏剧,还写过两部小说。1987年米勒写了回忆录《时间弯曲》,年过古稀时,还写了剧本《踏破摩根山》和《末代美国佬》。阿瑟·米勒一生获奖无数,包括1949年普利策奖,两次纽约戏剧批评家奖,奥利维尔最佳剧作奖。

  对这位剧作泰斗的新书,评论界很快作出反应。《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发表诺拉·塞尔的评论《来自舞台的观察》,用了很大篇幅分析米勒最重要剧作之一《萨勒姆的女巫》。

  这部剧作取材于17世纪发生在马萨诸塞的萨勒姆的真实历史事件:不少人被当作女巫处死。米勒不是一个共产党人,但是在麦卡锡主义肆虐的年代,曾被当作共产党人,受到国会非美活动委员会的审问。米勒在1952年顶着极大的压力创作这一戏剧,以非凡的勇气深刻揭示了各色人等以“莫须有”罪名将人迫害致死的心理动机。

  评论一开头就写道:“我们需要阿瑟·米勒来提醒我们。在《萨》剧里,米勒反省了17世纪所谓‘鬼怪证据’在马萨诸塞的萨勒姆的运用:证人不需要亲眼看见嫌犯的犯罪行为,就能证实他或她漫游的灵魂点燃邻居的马厩,或是给牛群下了毒。”“这提示米勒领悟到50年代对左派的妖魔化,正是类似的情形……在曾令全国噤若寒蝉的恐怖风暴中,这些监禁、解雇、摧毁个人前途和家庭生活等等都无须证据。”

  塞尔写道:米勒60多年来一直思考罪恶的属性。1973年他反思说,30年代和60年代的激进分子对罪恶非常无知,“许多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随着国家、私有企业和剥削的消亡,罪恶就会消失。”

  《萨勒姆的女巫》刚在百老汇上演时失败得很惨,连剧名“坩埚”都让人摸不着头脑,然而这部杰作随后在国内国际产生极大影响,各国的观众们都从剧中看到自己的经历,在全球各大洲“唤起共同的震惊”———原来在不同的地方人们所感到的恐怖竟如此相似。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