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2月1日 星期

   

戒毒村和PS33
――香港的心理服务之三

本报记者 陆小娅

  看到那8个正在戒毒的女孩子时,我的心有些隐隐作痛。她们有的面如灰土,精神不振;有的面色红润,神情开朗。我想,那是因为她们在戒毒村生活的时间长短不同吧。如果不是来到这里,毒品一定会彻底毁掉她们的健康和美丽,还有正常人的情感和未来的人生。

  这是香港一个远离繁华喧嚣的地方———互爱女性戒毒村。两栋俭朴的2层小楼,几个社工和女孩子们吃住在一起。女孩们要轮流做饭,也要学习数学、电脑等知识。18岁的安安告诉我们,她已经来此8个月了。安安1岁多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她上初一时,父亲犯了法,逃往澳门,安安因此辍学,结交了坏朋友,一起食用大麻、摇头丸和冰毒,后来被警察抓了起来。我们问安安,吸毒的感觉是什么。她说:“刚开始吸的时候,整个人很精神,感觉自己什么都行。可是后来就被‘冰’控制了,不吸就只想睡觉,变得特别暴躁。”安安说,是感化官把她转介到这里的。刚来时,她非常害怕和痛苦,跑了好几次。而现在,她不仅自己戒了毒,还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与父亲取得了联系,和原来最恨的妈妈,关系也拉近了。安安说,这些都给了她信心,出去以后她要念书。

  毒品,一直是香港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一是滥用药物的人渐趋年轻化,二是流行服用新的精神药物,如“冰毒”、摇头丸、K仔等等,三是滥用者会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为了应对挑战,一家叫作“PS33”门诊式戒毒中心出现了。PS33的服务主任张景红女士告诉我们,“PS”代表的是“精神科药物”(psychotropic substances),“33”则代表“药物滥用者中心”所在地:九龙尖沙咀加连威老道33号。张说,他们精心想出这个有时尚色彩的代码,是希望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同时,由于年轻人最怕被困在一个地方,也怕因住院戒毒而带来社会的烙印,所以,PS33采用了门诊的方式,戒毒者一般只需每周来一两次,可以照常工作和学习。现在,这样的戒毒门诊,香港已经有3家。

  很多到PS33来的年轻人,最初都是希望大夫能告诉他还没上瘾。“可是,”张女士边说边把一支笔放在手背上,“只要做一个小小的游戏,他就会知道药物已经对身体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PS33,社会工作者对吸毒青少年提供的心理辅导,在戒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小组辅导,对年轻人效果更好。“社工鼓励我加入PS33的断瘾小组,与其他‘同路人’一起面对断瘾的困难,我知道自己并不孤单。带领小组的社工引导我们讨论在戒药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处理方法,令我对保持操守的信心大增。另一方面,在社工的协助下,我刻意重新编排时间的运用,让自己生活得更有乐趣、更有建设性。结果,我成功地挨过了第一个月,可以叫做成功断瘾了……”一个有着8年吸毒史的青年,就这样走上新生之路。

  每年到PS33接受戒毒辅导的有200多人,他们都在20岁到30岁之间。在戒断之后,PS33还会为他们提供两年的跟进辅导,特别是在最初的90天里。张景红说,PS33的成功率在50%至70%,这意味着当事人在两年之内没有再复吸。

  戒毒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即使经过辅导,也仍然会有人重蹈覆辙。对此,张景红说:“帮不了不要紧,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很好的被帮助的经验,他们还会再回来。”

  “戒药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作为工作人员的你,一定要学习从戒药者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困难,要屡败屡战,以接纳的态度、真挚的心、专业的技巧及方法去协助他们达成完全戒药。”我在PS33的“工作员实干指南”上看到这样的话。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