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2月5日 星期

   

心中有朵格桑花
――走近今日藏族大学生

本报记者 迭目江腾

  雪域文明的滋养

  雪域骄子,继承着世代灿若星汉的文化。自藏族的第一位语言大师、教育家和翻译家吞弥三博扎把知识的火种撒播在这片沃土后,雪域文明经过漫长岁月的积淀,犹如布达拉宫巍然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

  《甘珠尔》、《丹珠尔》、《格萨尔王传》等不胜枚举的传世文学作品,流传千古。如今,《藏语语法明灯》、《爱心中爆发的智慧》、《走进香巴拉》、《骚动的香巴拉》、《尘埃落定》等新作又引起文艺界瞩目。多识、华锐桑杰、丹珠昂奔、伊丹才让、扎西达娃、阿来等著名的藏族学者、诗人、小说家活跃于文坛,一支庞大的藏族文学队伍已迈出矫健的步伐。

  继承传统,发挥自我潜在的优势去创新,开掘新的领域,这是藏族大学生的真切感受。正如大学生扎西才让所说,历史需要创造。近年来,家乡草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于处于改革前沿的每位大学生来讲,亟需优秀的作品去鼓舞。

  文化之树离不开教育的甘泉浇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藏族教育犹如朝阳蓬勃向上。在原有院校基础上,新成立了西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四川藏专,以甘南为重点的甘肃合作民族师专、青海民族师专、西北民族学院藏语系等。地处兰州龙尾山下的西北民族学院藏语系现有学生300余名、教授5名、副教授7名、一个硕士研究生点。一大批有着新知识、新观念的藏族知识分子正走上家乡两个文明建设的岗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有近千名藏族大学生毕业,还有一大批在职者在攻读函授或电大等。

  当记者同西北民族学院藏语系同学交谈时,他们说:“藏区的教育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毕竟底子薄,尤其是基础教育。没有良好素质的师资队伍和正确的办学方针是不能创造出良好的文化环境的!”

  桑杰尚,新时代的藏族大学生,在校就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每逢假日,他总是为家乡做一些事。暑假,他自发办起了“雄鹰”文化知识培训班,义务培训草原上的孩子;寒假,他召集方圆几里在外工作的年轻人,组织孩子们排演节目。藏历年那天,他们请来所有的老人,召来四面八方的客人,红红火火地过了一个春节。

  经历经济浪潮的洗礼

  雪域是片美丽的天地。夏天的草原犹如碧绿的海洋,美丽的格桑花广布草原;冬季是素装玉饰的世界,无数宝藏埋藏在地下。这儿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有利于发展经济。西北民院藏语系教室正在阅读《奥秘》科幻杂志的藏族同学尼玛告诉记者,1992年起,国家先后投资8亿元和10亿元整治西藏大动脉(青藏、川藏公路),并投资2.68亿元扩建了拉萨贡嘎机场。如今,国家支援西藏的33亿元的投资,已经变成了西藏经济建设的一股强大动力,发挥着积极的效益。但是,藏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沿海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是不是人口稀少而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不是尚不发达的科学技术限制了经济的增长?从宏观角度讲,为繁荣藏区经济,必须在加强自身科技力量的前提下,大力引进各种科技人才。同时,观念上必须要有一个大的飞跃。”几位藏族大学生在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中如此阐述。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古老的藏区已出现了崭新的景象,一批放下皮鞭,骑上“铁驴”的“弄潮儿”,纷纷在草原上以科技为动力,想方设法提高生产力,创造更多的财富。

  家在拉萨城北区的索朗卓玛就是其中的一位。她联合其他居民,从1989年办起了饭馆、食品店、饲料厂、食品加工厂、养鸡场等几个实体,每年净利润10万余元。夏河县来周村全村300多人中,有近百人跑长途贩运,在西藏跑买卖。几年功夫,近三分之一的家庭有了电视机、录音机,还装修了居室或翻修了房屋。

  “要想富先修路”,当代藏族大学生认准了这个理。雪域江河纵横,重峦叠嶂,难以走出去。由此,他们对家乡道路的开发,更多了一份紧迫感。

  众多藏族大学生认为,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方向,合理组建产业结构,摆正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发展藏区经济摆在面前的几大问题。同样,培养出来的藏族大学生干部队伍,也应该由党政型向经济型转型,这是迫在眉睫的要紧事。

  藏族大学生对于环境保护也情有独钟。一位藏族大学生在论文中写道:高原一棵树,相当中原一眼泉。青藏高原这个屋脊,客观上起着调节气候,储蓄水量的“中华水塔”作用。一旦失去平衡,则必然气候失调,水塔倒塌,给内地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种可能性不但存在,而且越来越显得现实严峻。

  愿做雪域格桑花

  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高校开设了内地西藏班。日前,共和国首所民院也迎来50华诞。众多雪域骄子从雪山草地间走来,他们真诚、豁达,同各族大学生共同点缀着一座座美丽的校园。这里毕业的藏族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为家乡的建设起到了桥梁作用。他们把内地、沿海的先进做法,一一汲取到青藏,为高原的建设添砖加瓦。

  记者在西北民院在图书馆见到了来自四川阿坝的藏族大学毕业生陈理让杰,当记者在毕业后的打算时,他很直截地说:“回去呗,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据了解,在四川的部分州县城镇,大学专科生还是热门人才。记者问他为何还会有此想法时,他笑着说:“家,毕竟还是家。没得事,回去,家乡需要我们这样的藏汉双语人才……”记者发现,藏族毕业生打算回乡者最多。

  雪域骄子,他们来自雪山深处,踏着牛羊的蹄印,带着草原的露水和涧溪的欢快向世界走来。在不远的将来,新世纪的藏族大学生必将像美丽的格桑花一样,遍布雪域高原。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