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2月7日 星期

   

从打工仔到亿万富翁有多远?

张也

  刘延林的故事的确具有传奇色彩。

  1964年,刘延林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恒升镇果子村。1978年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在家的刘延林随着烧砖瓦的姨父奔了河南,那一年,刘延林14岁,身高1米5,体重不到70斤。此后三年,河南、湖北、福建都留下打工仔刘延林小小的身影。

  1981年,刘延林回到家乡,借钱买了一辆“嘉陵”摩托贩猪跑单帮。贩猪的生意虽然风光,却没有给刘延林带来财运,反而让他背了一屁股债。那些天,刘延林好闷啊。

  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刘延林再次离家,南下广州,开始了又一次流浪生活。这一次,刘延林是偷着离开的,全部盘缠是砍了自家一棵树,拖到街上卖的9块2毛钱。

  到广州第三天,正碰到一家机砖厂招工,刘延林二话没说便跟了去。砖厂老板是个精明的广东人,很喜欢刘延林这个肯干、又肯动脑筋的四川仔。半年后,老板在海丰办起又一座机砖厂,交给刘延林承包管理。于是,18岁的刘延林成了砖厂的“白领”。两年里,刘延林挣到一笔在当时相当可观的钱,还清了债务,当“白领”已经不能满足他了,埋藏在心底已经压抑了很久的一个愿望喷涌而出———当老板,开创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

  老板坚决不让刘延林离开。无奈,刘延林再次“逃亡”,炒了老板的“鱿鱼”。刘延林来到紧邻深圳的惠阳县淡水镇,那时的淡水还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小镇。淡水有个砖瓦厂,濒临倒闭,2万元就可出让。刘延林还不懂什么“股份制”,但笃信众人拾柴火焰高,于是说服两个四川老乡和一位本地人,每人出资5000元,共同经营这个砖瓦厂。20岁的刘延林当上了真正的“厂长”,谁知一连几个月,月月亏本,三个合伙人吃不住劲了,吵着退了股。

  刘延林一个人背起了全部债务。他对砖厂人事进行调整,堵塞生产中的漏洞,同时,尽可能改善生产条件,耐心等待发展的时机。果然,半年后,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浪潮卷到了淡水,建筑材料越来越紧俏,一年前仅卖4分钱的砖,一下子涨到3角多,还是供不应求。1988年底,砖厂纯利已达200多万元。

  淡水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距广州、深圳、香港、澳门都近在咫尺,刘延林相信,淡水早晚会成为国际化的大市场,于是倾尽资产,买下几百亩地。当时的地价,每平方米仅17元。又是半年后,淡水的房地产转热。又过了几个月,惠阳县城迁到了淡水。淡水地价发了疯似地往上涨,每平方米高达2000元,黄金地段甚至创下过每平方米过万元的“峰值”。

  刘延林在自己的土地前筹划了很久,最后留下自己准备安排使用的几处,其余的都卖了。他的心目中,还是要脚踏实地,干实业。如今,川惠综合大楼、川惠住宅楼、川惠工业区,以及高39层、投资1.2亿的川惠大厦拔地而起,公司属下还有建筑材料公司、建筑工程公司、高科技开发公司、鞋业公司、汽车修配厂等实体……

  刘延林富了,富得让人目眩。刘延林以《从打工仔到亿万富豪》为题出版自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欣然题字:“中国第一打工仔。”

  近日,记述刘延林成长经历的《中国第一打工仔刘延林传》已由海潮出版社出版。

  《刘延林传》的作者胡其云曾以四川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工作人员和四川省文学院创作员的双重身份来到深圳,得以近距离观察与刘延林有类似经历的大量四川打工仔,从而引发创作冲动。

  刘延林毕竟只有36岁,在这个年纪出版“传记”,似乎“早”了点,在一些人看来甚至有些狂妄。不过,刘延林有自己的想法:“打工潮是一页悲壮的历史,但也是大有作为的。”作为过去的打工仔,刘延林希望更多的人当好打工仔,希望更多的人读懂打工仔这本书。“认定了要干的事就要立即干,抢在第一和落在第二,效果与差距起码要悬殊10倍以上。”刘延林希望有压力,希望压力转化为鼓舞自己奋进的勇气和动力。“我觉得,我能够成功,不全是运气,多少还是靠了一点与众不同的,或者说有刘延林特色的东西,比如不同寻常的思路,或者是超前一两步的眼光,或者是独有的操作方法……”刘延林希望自己的经验成为社会的财富。

  (《中国第一打工仔刘延林传》胡其云著 海潮出版社2000年11月16.80元)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