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2月7日 星期

   

新闻观察
高校淘汰制为何打折扣

本报记者 黄勇

  作为一项旨在端正学风、考风的管理制度,对若干门功课考试成绩不过关(通常是3门课)的学生实行取消其学籍的“淘汰制”,在许多大学实施了已近10年。但记者在一些高校采访时了解到,由于真正被淘汰的学生比例平均每年只有千分之几,甚至许多年份还是空白,这项本来极具“震慑力”的制度在一些地方已越来越流于形式。

  安徽省一所高校的几名教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每学期的考试,监考人当然是教师们,抓考试作弊的也是教师们。但问题在于,教师们只有天然的“揭发检举权”,而对学生作弊行为的处理权,则是掌握在年级(或班级)的辅导员和各学校的教务管理部门手中。作弊学生的名单和具体作弊行为通常是由辅导员负责上报,最终由学校的教务管理部门作出处理决定。按照有关规定,对作弊行为的处理是一经查实,考试成绩计为零分,同时取消补考资格。这意味着如果不折不扣地按规定操作,任何一次的作弊行为被揪住,对作弊学生来说即意味着至少推迟毕业、甚至无法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如此沉重的代价足以吓退学生作弊的念头。但细心的老师们发现,最终被处理的学生人数总是比他们实际“抓获”的要少,而且一次考试作弊后虽然成绩计为零分,但却都有补考的机会。补考比正式的考试要容易得多,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据了解,对学生“高抬贵手”的人中,也有一些教师。他们通常是以学生的高分来抬高自己的教学成绩,或是提前划定复习范围,或是干脆给定“复习参考题”,使考试本身就流于人人可轻松过关的形式。辅导员可以压着名单不报,或是大事化小,将作弊行为的严重程度降低。有的辅导员抵挡不住一些有家庭背景的学生的关系,甚至直接去找任课教师“套”补考题,或是找教务部门疏通关系。

  这样造成的后果令人担忧。在有的高校,尽管经过数次扩招,高校的各种教学场所特别是教室已十分紧张,但平时的晚自习,教室里华灯齐放,入座者却寥寥无几,只有等到考试前夕教室才会突然爆满。一到考试,心存侥幸的学生的作弊行为却不断翻新,有的学生将书本内容抄在衣领上、裙子上,甚至是卫生纸上,想方设法作弊。在安徽一所高校,上学期就发生了一起班里学生集体作弊事件,伴着考试结束的铃声,学生们开始集体互相传抄,结果校方最后的处理结果却是此次考试成绩作废,再来一次。

  专家指出,淘汰制日渐流于形式,反映出的是一些高校日常管理松懈的大问题。由淘汰制打折扣引申出的还有高校教学与考试形式亟待改革的问题。目前,从作业批改到考试出题、再到对作弊行为的处理等,缺乏一套科学严谨的操作管理程序。有的高校平时没有作业,使学生过于轻松;考试出题离标准化距离太远,与初、高中阶段形式雷同,死记硬背的成分多,且缺乏“保密度”,老师们很容易泄密;对作弊行为的处理过软,一些管理人员总有“学生能进大学门不容易,何必较真儿”的心理,因此对作弊问题的处理得过且过。

  有关专家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义务教育阶段需要给学生“减负”的情形完全不同的是,我国的大学教育目前仍没有摆脱“入门难出门易”的怪圈,大学阶段作为对学生们一生的事业和前途都具有决定意义的时期,目前最需要的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科学地增加学业“负担”,真正为学生锻造好自我择业的金翅膀。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