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2月9日 星期

   

热门话题周末沙龙
不想再做好孩子

 

  主持人 陈娉舒

  沙龙在座

  孙先生 46岁 机关干部

  小 笛 18岁 大一学生

  李雅东 高中教师 从事教育20多年

  程 智 31岁 教育网站负责人

  主持人:

  据报道,有位女大学生一向是个标准的好孩子,却参与了一次考试作弊,且毫无悔意。作弊动机不是为了分数,仅仅是为让自己跳出在人们心目中的好孩子形象,“感受一次刺激”。事后,她主动请求公开处分,并声称:“这是早晚的事。心里的触动并不像老师想象得那么强烈。这算不上犯了什么错误。一直是规矩惯了的好孩子,就想做点出圈的事,不想再做好孩子了。”

  现在学生中似乎有这样一种想法:别人都有过某种经历或追逐过某种时尚,而我没有,就会特难受。流行染黄头发如此,作弊是不是也如此呢?老实听话惯了,想叛逆一回,是不是成了现代人内心一种微妙的情绪?

 

  孙先生:

  “想做点出圈的事”,这种心态,大概和近年来在年轻人当中大行其道的逆反心理有关。现在这一拨年轻人总想另类一点,跟别人不太一样。这种刻意的标新立异,在我年轻的时候是难以被理解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是不是也反映出现在的德育说教味太浓,让年轻人心生厌倦了呢?譬如,我这岁数都能明显感觉到,给我们在职研究生班上课的部分老师讲课呆板无趣,可想而知,年轻人对学校里一些陈旧的讲授及考试方式是怎样地反感。我甚至认为“当回坏孩子”这类做法,是孩子们对现行考试制度的一种挖苦。当然,这种“苦肉计”太冒险、太幼稚。但如果授课及考试方式和内容更为个性化、艺术一些,也许这类玩笑会少得多。

 

  小笛:

  用作弊行为来表现自己不想再做好孩子,是拿自己的前途赌博,可能失去更重要的东西,代价太高。但是,这种叛逆心理我也理解。我们这一代从小就在特别稳定的环境中长大,到了一定年龄,对总在固定模式里做人厌倦了,谁不想改变改变自己呢?比如我周围,就有不少同学时刻总想与众不同,特立独行,采取什么方法的都有。平时成绩好,偏来一次作弊,这种举止在我们中间已算不上时尚。事实上,改变自己、让社会重新认识你,途径远不止这一条。

 

  李雅东:

  我认为,这个女孩子仍然不是坏小孩。过于偏激的行为中,也有积极的一面,她起码还是热爱学习的,不过是受某种社会因素的诱导,天真地以为通过“出格”的举止就能得到不一样的“快感”。因此,舆论不要过多地指责他们。

  但采取作弊行为未免过于短视,是对自己、对知识的不负责任。想偶尔“出格”无妨,但不能是非不分概念不清,盲目追求所谓的另类和时髦。既然进入大学,就应该有一定学识,也是成年人了,再做出这种低层次的行为,我不能理解。

 

  程智:

  叛逆心理在任何年代都会产生。念高三时,有位同学的母亲天天给他准备巧克力,而他转身就全部扔掉;母亲给他找了安稳工作,不久他就辞职走掉了。总之是处处逆着干。也许关爱太多,对一些人反而成为心理负累,就更愿意尝试离经叛道的滋味。

  让人痛心的是为了叛逆而选择的方式———作弊。“作弊不为耻”显然已成为近年流行的社会病。社会价值评判虽未到黑白颠倒的地步,可是作弊已经无须脸红,仍令人难以置信。前些年的大学生,多少还有些乖,复印笔记、死记硬背成了“好学生”的必备工作。但这几年的学生越来越有自主意识,越来越给自己算计“究竟要学什么,能学到什么”,作弊,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为规避“无用课程”的一种手段。

  大多数人都作弊,你不作弊,反而显得出格、另类,慢慢就会与“世”隔绝。像对那位好孩子来说,适当从众,反而收获到“轻松和兴奋”。选择这样的“叛逆”,讨论这样的“出格”,很可怕也很无奈。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