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2月15日 星期

   

鲜花、贺卡、礼物
中学生也过情人节?
专家称:中学生需要爱情教育

本报记者 蒋韡薇

  2月14日还没到,有关中小学生过“情人节”的报道却屡屡见诸报端。有说中学生为“情人节”拍“情侣照”的,有说大把订花送女生的,还有说中学男生买内衣作为“情人节”礼物送给女生的。中学生真是这样热衷过“情人节”?

  为此,记者从学校周围的礼品店开始了调查。北京西单一家礼品店里,有两个男中学生正在选购毛绒玩具。他们小声商量着什么样的玩具是女孩喜欢的。结果在售货员的介绍下,买了“HELLO KITTY”———一种很受女孩欢迎的卡通猫玩具。记者留心看了价格,108元。

  宣武门的一所大型商场门口,鲜花柜台面积比平时扩大了一倍。卖花的小姐说,这几天来买花的人中,有一些年纪较小的,甚至还有穿着校服来的,可以肯定是中学生。但是这样的人不占多数,而且买起花来也不阔绰,一般在100元左右。

  北京大学旁边的“网吧一条街”,是附近一些中学生喜欢去的地方。这几天下午放学时间,一些中学生流连于此。据工作人员说:“近几天,学生们谈得最多的,是‘情人节’的话题。大家用电子贺卡和OICQ彼此祝福。”

  一个女中学生在超市买巧克力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说,想和“好朋友”分享巧克力。“‘情人节’,不就是互送鲜花和巧克力吗?”因为“情人节”这天不是周末,不能出去玩,所以她约了几个朋友周末去溜冰、打球。

  对这种现象,一些老师表示出担忧。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班主任老师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很怕听到有人告诉她,班上有学生在过“情人节”。她说:“这些事一旦发生肯定是要教育的,但是现在的学生都有个性,说重了怕伤学生自尊心,方式方法挺有讲究的。”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认为: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渴望和异性朋友交往,是很正常的。这种正常的交往受到压抑反而会出现问题。“我不主张把这种正常的交往和‘情人节’联系在一起。‘情人节’是恋人间的节日,中学生在这个时候交往,容易让人默认或是误认为‘情人’关系,会给他们和周围的人带来心理压力,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无益。其实,互送礼物的中学生中,多数是为了表达友情而不是爱情,他们的约会,大多也不是单独行动,而是三四个孩子集体行动,和恋人的约会大相径庭。当然,老师、家长以及社会都有义务对孩子加以正确引导,告诉他们‘情人节’并不适合中学生。”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看来,所谓“中学生过‘情人节’”的说法原因复杂。“大多数中学生是带着游戏的心态来对待这个节日,而不是真的在谈恋爱。中学生的生活压力其实很大,他们也感到寂寞,任何一个节日对他们来说,都是生活的点缀和调剂品,也是他们和异性交往的渠道和借口”。

  “他们的嘴里,时时会吐出‘白马王子’、‘红粉佳人’这样的词汇,也许有人认为这些语言放肆、腻味,但这绝不代表中学生的全部语言。他们只是觉得这些语言潇洒,够酷。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和异性的接触不仅是说话,有时也会有一些身体的接触,比如拍拍异性的肩膀,这也是一种需要,但不是恋爱。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一小部分中学生有实质性的恋爱关系。但多数学生间互送礼物,实际上只是表达友情,不是爱情。”

  孙云晓认为,对中学生“情人节”互送礼物,家长和老师应该持宽容的态度。“很多时候,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大人想强行说服他们,可能适得其反。较好的方式是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交往愿望。中学生特别需要多种方式的娱乐,晚会、竞赛、竞技,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

  孙云晓说:“我认为中学生特别需要爱情教育和婚姻教育。现在不少家庭出现婚姻危机,很多是和他们年轻时没有受这方面的教育有关。对中学生的教育可以采用‘阳光法’。比如,今天是‘情人节’,我们完全可以在一个环境幽雅的地方搞一个‘情人节里说爱情’的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唱爱情歌曲、朗诵爱情诗歌、讲经典爱情故事,讨论爱情、淑女和绅士。这会是一种积极的引导。要知道,爱情不是见不得阳光的。”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