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2月18日 星期

   

和他们一起飞

本报记者 李雪红

  2月9日半夜12点,当我心急火燎地赶到本次采访对象成都军区空军某飞行学院西安分院某飞行团驻地时,被告知,团长之所以未能参加这个半夜欢迎仪式,是因为明天有飞行训练,他要飞行。

  意外的收获令我大喜,“我要和他们一起飞!”几乎是脱口而出的请求填补了我采访生涯的一项空白。

  第二天果然是个飞行的好日子,晴空万里,能见度高。急匆匆赶到机场,第一批4架次飞机已经飞走了,我只好暂时按捺住“想飞”的心情,耐心“候场”,等待第二批飞机。

  见识“放风筝”的人

  趁着“候场”,我第一次爬上从来都“闲人免进”的机场塔台。

  这里是整个机场的中心和灵魂。塔台上视线极好,整个机场尽收眼底。更重要的是,它还对远在天上的训练飞机了如指掌,飞机已到达什么地方,正在完成什么训练科目,几时几分将到达某地……通通由塔台里的飞行指挥下令。如果说飞机在蓝天上像一只自由自在的风筝,那飞行指挥就是攥着那根细线的人。

  塔台里有的不只是一位飞行指挥,而是有一整套由气象、通信、机械等十几位专业人士组成的指挥班子,团政委还在现场跟班。哪怕今天只有一架飞机上天,这套班子也一个都不能少。“飞行员可真是用黄金堆出来的呀”,此刻,我对句老话的体会比什么时候都深刻。

  不能少的岂止一个塔台指挥班子。在机场间餐灶里,几个炊事员正在忙着。虽然有规定,当天有飞行任务的飞行人员必须吃早餐,但一到机场又想吃点什么的大有人在。间餐灶就是保证有任务的飞行人员随时有吃的,面条、馒头、鸡蛋、咸菜、粥,随便挑。和我们一起“候场”的领航一大队三级飞行员唐祥立就刚在这里吃了点咸菜。这位去年才毕业的年轻飞行教官说“没什么紧张的,习惯了。”

  可我还是紧张,毕竟他已有300小时的飞行经历,而我则是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乘坐这样的飞机。

  我们就是吃这碗饭的

  在巨大的轰鸣声中,我爬上一架中小型运输机兼教练机。今天飞行训练的科目是航线、仪表、空域,我乘坐的这架主要训练航线和仪表。

  不愧是飞行教官们开的飞机,没什么感觉,已经上天了。

  完全不是坐波音、空客的味道,都是新感觉,包括巨大的噪音。我以半蹲的姿式爬进领航舱,哇,好酷,机头全是玻璃做的,地面上的一切清晰可见,人在玻璃罩里飞行,就像自己在飞、在天上飘一样。

  我的兴奋令机组人员大感意外,别人到这个位置都害怕,总觉得透明的玻璃不可靠,连有的女飞行员初进领航舱都问能不能把四周的玻璃盖起来,你这初生牛犊怎么连点反应都没有。

  不过,在领航舱里看风景可以,采访可不好受。狭小的空间只有两个座位,两位领航员在里边只能以工作姿态坐着,别想活动,站起来更不可能。我呢,只好在舱口半蹲半靠着采访、记录。担任本次飞行领航的是27岁的吴秦玉和29岁的孙涛。“今天已经是飞第二趟了,我们连舱门还没出过呢,孙涛还要接着飞第三趟。”闻听此言,我半蹲半靠的难受劲立刻没了,毕竟我第一趟飞了还不到一半呢。

  在这儿,我弄清楚了一个术语:空勤。其实,飞行员是老百姓的叫法,人家专业术语称为空勤或飞行人员,它包括飞行、领航、机务、通信四大员。

  “我们现在飞到哪儿了?”我的问题刚出,孙涛就回答出来了,并马上在飞行图上指给我看。“你们真行,随时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话一出口,我就意识到这话外行了。果然,孙涛接话了:“我们就是吃这碗饭的。”

  你简直就是“女飞”的料

  我从领航舱爬出来,使劲儿伸了一下腰,一抬头,发现还有几个人高高在上。细打听,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这架飞机是团长亲自驾驶的,他也是本次飞行的机长。

  这时的采访情景与刚才在领航舱相反,我得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提高嗓门,与高高坐在驾驶舱里的机长兼团长交谈。

  团长蔡耀通,1983年毕业,现在已飞了3400多小时,空军特级飞行员,四种气象飞行员,西安分院最年轻的飞行团长。弄清楚我是谁之后,他连连向我道歉,因为今天的训练,他必须按规定,头天晚上在营房留宿,24小时之内不许喝酒。因此,昨晚半夜没能来迎接我。我心想,幸好你昨晚没来,要不,今天坐你这位特级飞行员的飞机我还不放心呢。

  蔡团长今天也是飞第二趟了,完了还要去塔台担任指挥。看着同机几个人的难受劲,他问我是第几次参加飞行训练,我说是第一次。他觉得难以置信,带了这么多学员,见过无数人在飞机上因不适应而现狼狈相,有抱着桶吐的,有撑着塑料袋吐的,有从起飞吐到降落的,何况同机还有几个人在咬牙硬撑呢,就没见过第一次就这样若无其事的人,“你简直就是‘女飞’的料。”团长的夸奖让我真后悔自己当初怎么就没想到去考女飞行员。

  熟悉了情况,我发现,常人想像的蓝天骄子在天上浪漫的飞行其实是件很枯燥的活儿,就那么大个舱,就那么几个动作,蓝天白云看一会儿也够了。然而,一位空军告诉我,所有的特级、王牌都是这么“磨”出来的。

  拜托,你还是闲着吧

  细细观察驾驶舱,我发现这架飞机是没有逃生设备的,既没有弹射救生装置,也没有降落伞。“你看得很准,运输机是没有逃生设备的。”“那一旦发生意外怎么办?”“那就得靠全机组人员同心协力,排除故障,想方设法把飞机开回去,要不就是一等事故———机毁人亡。”团长的话很轻松,我的心却一下子紧张起来。

  在领航舱,领航员忙,在驾驶舱,驾驶员、通信人员也在忙,我发现,有一个人挺清闲的。一问,他是本机组的机械师。他说他的职责是收放起落架、转换动力系统、监测机上机械、仪表等,还有一顶重要职责就是,飞机一旦出现故障,他要负责与机组人员一道排除。“不过,他们一般不愿麻烦我,要我动手,那问题肯定就大了。”一听这话,我连忙说:拜托,你还是闲着吧。

  飞机的后舱挺宽敞,我正想好好活动一下,却被几台机器吸引住了。原来,这后舱是用于教学的,这些机器叫领航训练仪表台,飞机在飞行中遇到的各种情况都能在上面反映出来。55岁的领航教员王培胜正在给3位年轻教员讲解呢。这位已在蓝天上翱翔了33年、教了26年学员的特级飞行员今年底就要退休了。他骄傲地告诉我:现在全空军每个运输团、轰炸部队都有我的学员。

  一直平稳的飞机轻轻抖了一下,起落架放下了。从9点46分起飞,到10点55分停稳,本次飞行距离450公里,飞行高度3900米,圆满完成了预定飞行训练科目。

  参观空勤灶,我直咽口水

  舱门打开,我观察几位在机上难受得不声不响的人又活跃起来,只有一位号称空降兵出身、反应最大的同志远远躲一边去了。过一会儿,只见他满脸轻松地回到队伍里:“总算把早上那点面条吐出来了。”他倒不避讳。

  他吐了,我倒饿了,这飞行还是个耗人的活儿,我还没干什么呢。难怪飞行人员要吃30元一天的空勤灶,难怪给飞行人员做饭还要有那么多的规矩,什么早上不低于15种小菜、12种点心,鸡蛋还要有5种做法,还要有牛奶、咖啡和各种主食,中晚餐要有5种主食、小菜15种,6菜一汤里面还要求纯肉菜一种,半肉半菜两种,素菜3种,每人每天还必须保证吃牛羊肉120克等等,听着都让人直咽口水。而且飞行人员周一至周五必须吃空勤灶,有事不能来吃还要请假。吃饭时,还有营养护师、司务长来回巡查,看你吃够吃全了没有。飞行人员吃的一切食物,吃前要检验,吃后要留样品备检。“真是当宝贝待呀!”我打心眼儿里感叹。

  其实,用黄金堆也罢,当宝贝待也罢,目的只有一个,让你好好飞,这可不容易。据介绍,该团已创下了40年飞行无事故的纪录,这一点,尤其令飞行教官们自豪。

  这个飞行团的飞行人员都是双重身份,既是飞行人员,又是飞行教官。在天上,他们不但要保证飞行安全,还要带教学员,这对于他们是双重的压力。为了带好学员,平时就要加强自我的训练。今天的飞行,就是不带学员的飞行训练。这些用黄金堆出来的“金子”其实天天都在经受烈火的锤炼。

  飞行已经是这些教官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习惯了,不紧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懈怠。在蓝天上翱翔的感觉很美妙,但他们不是去体验蓝天的,他们是空军飞行教官,他们的学员是明天要保卫祖国领空的中国空军。这一点,这些蓝天上的教官们时刻不敢忘记,时刻不敢松懈。

  第一次闯入蓝天方阵,我看到了蓝天骄子的另一面。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