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2月25日 星期

   

杨金铎的账上总是“亏”

本报记者 戴长澜

  用当地人的话说,杨金铎是一位“科技狂人”。20多年来,他为推广农业科技四处奔波,自己却背了一身的债,不过这债都是以小麦改良、育种和增肥技术为代价堆成的,这一堆竟堆了30多万元。

  在最初进行小麦良种试验时,杨金铎没有试验田,他干脆把自家的4亩地当做试验场和育种场,屋里所有的坛坛罐罐、麻包、布袋都装满了麦穗,麦秆竟从地上堆到了房顶上。

  经过五六年的分离、筛选、再分离、再筛选,杨金铎终于选育出了6个矮秆抗病高产新品系。通过大面积示范,又选育出两个比较稳定的高产品系。省农科院曾两次组织专家测产,平均亩产分别达到397.5公斤和500公斤以上。

  山东菏泽地委书记董昭合专门听取了杨金铎的汇报。董书记握住杨金铎的手说:“你的这两个品系有多少,咱菏泽地区就种多少。”在场的县领导说:“这两个品系的种子,全让老百姓抢光啦!”

  20年含辛茹苦地宣传良种,20年风雨兼程地传播科技,别人增收了,杨金铎的账本上却还是赤字。

  杨金铎并没有因此收手。他在研制肥料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作物增重剂的研究。经省农科院鉴定,他研制的小麦,千粒增重5克至10.4克,创造了全国最高纪录。杨金铎还在全县建立了29个科技示范村,开发推广30多个技术项目,累计推广小麦新品系示范田120万亩,辽棉9号600万亩,棉花新品种示范田7万亩,新农药示范田16万亩,创造经济效益达8亿多元。

  20多年来,他搞的小麦、玉米、大豆、高粱、棉花、地瓜、增重剂、农药、甜高粱、蘑菇、木耳等32项课题研究,全部都是自费。这些年他到北京、济南、菏泽、郑州等地求教专家、送审资料、请人鉴定不下百次,从没报销过路费,而且每年购买良种、化肥,常年聘请的两个帮工全是自掏腰包。

  菏泽地委、行署曾授予他“科技明星”称号,奖励1万元。然而他却在春节刚过,就跑到北京中国农影音像出版社,用这些钱全部购买了农业实用技术录像带,开始了走村串户的科普宣传。

  荷泽天香集团得知他的情况后,捐款1万元。他又拿这些钱买了420盘录像带。在县委组织部、电视台的支持下,利用28个昼夜制作出价值六七万元的农业科技录像带,无偿赠送给全区8个县市和10个科技示范乡镇。

  日前,记者得知,由他发明的小麦壮秆防倒素、籽粒增重剂,近期将由国家专利局给予专利授权。听到这个好消息,电话那头的杨金铎先是沉默了,随即传来朴实的一笑:“‘账本’是亏不着了,但就是亏我也不怕。我是农民,钱拴不住我。”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