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2月28日 星期

   

能否追究“不良收购”者的法律责任

杨耕身

  2月22日《南方周末》出版后,在兰州、长沙等地相继被一些“别有用心”者收购,其中在长沙,甚至出现了以每份3元的价格收购原定价为1.5元的报纸的现象。而内中玄机,乃是由于当日该报于头版位置报道了3位诺贝尔奖科学家对于核酸营养品的指斥,并认为没有证据表明核酸是一种营养品。据两地有关媒体记者暗访的结论,收购行为均与核酸营养品有关。

  由于某种事实真相被媒体披露,因此引起如上所述的收购事件已经不止一起。《南方周末》以前就曾遭遇过,《法制日报》也曾有过相同的“礼遇”。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面对这种动机显然不正当的“消费方式”,我们除了舆论谴责之外,还有没有别的什么办法呢,比如能否从法律的角度考虑对这种“不良收购”行为予以追究?

  在我国,媒体不仅担负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而且还要广泛地反映群众的意见、呼声、意志和愿望,是联系、沟通党和人民关系的纽带。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不良收购”就有可能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及时地贯彻到群众中去,影响可谓大矣。那么这该负什么责任?其次,大家都知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传媒还担负着另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舆论监督,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不良收购”又该当何种责任呢?它所直接反映出的对于舆论的“封杀”,对于新闻工作会不会造成侵害,是不是在有意逃避“监督”,是不是还剥夺了群众的“知情权”?同时,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有无对这种不正当消费、垄断式收购行为的规定?

  我是法律工作的门外汉,因此更多只是基于感性的认识与追问。也许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于这种“不良收购”感到无可奈何,也许,在市场经济及法律背景下,会有人反对对“不良收购”现象的惩治,所以我也只好站在一名普通读者与普通公民的角度,吁请社会保护公众的阅读权与知情权。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