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3月15日 星期

   

中国人面像岩画之精华
桌子山岩画遍体“淋”伤

本报记者 任彦宾

  每到北方雨季来临的时候,内蒙古乌海市文化局副局长梁振华心里就特别紧张。一次次的酸雨对桌子山岩画的侵蚀,使他担心这个“中国人面像岩画之精华”还能完整保持多久。

  出乌海市向东南行走约15公里,就到了桌子山。在桌子山脉诸多山沟的悬崖峭壁和沟畔石灰岩磬石上面,残存着无数古代岩画的遗迹,专家称为“桌子山岩画”。据考证,这个在山沟中绵延长达15公里的岩画群,是距今5000年以上新石器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遗迹,是中国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探索人类文明的进程具有重要价值。

  桌子山脉的沟壑中,煤炭资源丰富。岩画附近,小煤窑、白灰窑林立。这里的煤炭、白灰含硫量高,炼焦、制灰烟尘中大量的二氧化硫遇到雨水就形成酸雨,滴落到碱性的石灰岩上。侵蚀造成石灰岩表层石皮脱落,使磨刻在石灰岩上的许多岩画已漫漶不清,尤其是召烧沟岩画。

  岩画多数是刻在陡峭的山石之上的,而桌子山脉召烧沟的岩画,却是刻在山地缓坡的石灰岩上———坡度约为30度。空气污染形成的酸雨,可以毫无遮拦地滴落在岩画上,侵蚀极为严重。“桌子山岩画人面像占绝大多数,人面像神态各异、精美绝伦,这是它与阴山岩画、贺兰山岩画等著名岩画相比的显著特征。人面像岩画又集中在召烧沟,这是桌子山岩画的重点保护地带。”十几年从事岩画研究的梁振华说。

  70年代,居住在召烧沟边的牧民秦福喜在放牧时,发现了暴露在外的岩画图案。文物部门来到召烧沟,揭开了桌子山岩画考察研究工作的序幕。当时牲畜在岩画上走,人在画上刻。1987年,内蒙古文化厅拨款对岩画进行了大面积区域性保护,制作了网围栏;1993年,乌海市拨款20万元对岩画进行保护,对两处重点岩画构建了原址陈列室。之后,再没有规模更大的保护行动。

  召烧沟岩画附近的小煤窑,在乌海市近期统一治理整顿中关停了不少。但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岩画附近一家白灰窑还在生产,滚滚浓烟冒个不停。暴露在外的岩画人面像还在受着环境污染的影响。“照这样下去,用不了五六年,这里的岩画就会消失。”梁振华忧心忡忡地说。

  除了酸雨的侵蚀,桌子山岩画还受到当地一些个体开矿者的损害。梁振华介绍说,一处名叫苏白银后沟的岩画,在开矿者炸山放炮的影响下,现在已基本被毁掉了。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