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3月23日 星期

   

香港的艾滋病“社工”③
播撒爱心靠大家

本报记者 蓝燕

  香港的艾滋病“社工”中,人称OC的连爱珠女士是最著名的人物。OC是香港艾滋病基金会的总干事,负责基金会的全面工作,她还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

  OC看上去接近50岁的年纪,衣着随便,头脑清晰,讲话极富感染力。对于自己生活在一个富足的社会里,OC感到十分庆幸,但她说,一个人的幸福感是与人分享的感受。寂寞应该是生活中最不幸的事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们就是社会中寂寞的群体。

  90年代初,OC是专门从事为长期患病的儿童及其家人进行心理社会支援工作的护士(香港人称护士为“姑娘”)。一次,OC被分派去照看一个男孩,他因输血被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当时香港公众对这种病也缺乏了解,OC接到通知后,因怕自己可能会受传染,编了个理由说不能照顾这个小病人。OC这个被小朋友爱戴的“连姑娘”在艾滋病的第一次挑战面前却步了。工作迫使OC去了解艾滋病。她现在依然怀念已经辞世的那个孩子。

  她说,在对一个问题缺乏认识的情况下,持有偏见是可以理解的,但重要的是我们不可让自己停留在种种误人误己的决定中。

  一天,OC到一个社区去作主题为关爱艾滋病人的讲座。一位听众对大家说:“这些艾滋病人受歧视是自取其辱,是该死,用不着同情他们。为什么要把我们的钱拿去贴给他们?”OC知道他的话很有代表性,就问他:“你平时抽烟吗?”

  “抽烟。”

  “那我可不可以和你开个玩笑?”

  得到同意后,OC说:“假如你明天不舒服,去看医生。医生说你得了肺癌。你就会问他‘我为什么会得肺癌?’如果你告诉医生你吸烟有几十年了,医生会说:‘那我就没办法了。我没钱给你治。难道你没有看到过医院和公共场所的墙上都贴着‘吸烟有害健康’吗?”

  OC接着说:“政府告诉你吸烟有害健康,可你还是要吸,那就不该给你钱治病。因为你也是自取其辱,罪有应得嘛。”

  这位听众愣住了。直到讲座结束他都没有再说一句话。

  散场了,300多名听众都走了,只有那位听众还留在后面。一会儿他走到OC身边,一脸严肃地说:“你这人讲得好,以后我还要听。”

  像OC这样把真诚的爱心推向社会的人,在香港还有许多。

  在启德机场旧址,我们认识了“爱滋宁养服务协会”的严贞姑娘。严姑娘7年前来到爱滋宁养服务协会工作,前后为70多名艾滋病人做过护理服务,从医疗护理、饮食起居到心理咨询无所不包。有些病人已经辞世,至今还有20多位患者依赖于她的帮助。

  “有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选择自己独自生活,而有些则选择和家人同住,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将病情告诉他们的家人。我们的工作要求我们一定要尊重患者的意愿,每次入户服务之前,我们一定要了解患者是否愿意让家人知道我们的身份,如果他不愿意,我们就以患者朋友的身份,穿着便装出现在他们的家中。”

  我听说严姑娘曾在一家大医院做过20年护士,收入很高。就冒昧地问:“你在宁养协会工作收入好吗?”她笑着告诉我:“比在医院做护士要少许多。”

  当我们想要为这位善良慈爱的护士拍照时,她很职业地提醒我们:“请不要把我的照片发表,以免今后到病人家工作不方便。”

  香港为艾滋病人工作的人群来自各个方面。阿珍是一位在公立医院做护工的基层卫生员。1990年作为第一个护工调入特别内科(即艾滋病治疗专科)。从前一同工作的卫生员姐妹听说阿珍调去照顾艾滋病人,都问她害不害怕。阿珍说,害怕也轮不到我呢。那么多医生护士都用双手去照顾艾滋病人。艾滋病也不是那么容易得的。

  照顾艾滋病人也给阿珍留下了一些印象深刻的记忆。有次在大排档,阿珍遇见了其他病房的男工,他们竟朝着阿珍高叫:“艾滋病阿婶。”还有一次,阿珍到药房为病人拿药,那位药师看见她,紧张地退后两步,有些害怕地说:放下吧,放下吧。别走过来。阿珍毫不示弱地说:“亏得你读了那么多书,连怎样预防艾滋病都不知道?”那位药师连忙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

  有了关爱,有了理解,有了帮助,对于那些还可以正常生活十几年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来说,尚嫌不足。他们还需要正常生活和平等就业的权利。

  有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因病需要手术,1998年9月在医院登记后,26个月过去了,医院仍旧没有通知他住院,而一般情况下顶多等待9个月。患者认为医院是因为他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歧视他,是有意拖延,遂向香港平等机会委员会投诉。

  香港平等机会委员会成立于1996年,是一个民间组织,其使命是强调男女之间、伤健之间和家庭之间的平等权利。根据该委员会制定的《残疾歧视条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与精神病患者、乙肝患者一样,同属于残疾范畴。如果这些患者在社会上受到了比健康人差的待遇,他们有权向平等机会委员会提出投诉。接到了这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投诉后,平等机会委员会即对医院的行为展开了调查。获得确凿证据后,医院表示愿意接受调解,并很快为这个患者实施了手术。

  在香港,像艾滋病基金会、爱滋宁养服务协会、平等机会委员会这样的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服务的组织还有很多。各类组织和热心人士用他们的手筑起一座关爱和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同时也是帮助全社会的立交桥,使关爱艾滋病人的红丝带精神像一只飞翔的小鸟,把爱心传播得越来越广。

 

把艾滋病人当成兄弟姐妹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