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3月24日 星期

   

“和平”号惜别太空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李庆义

  ■从事1.65万项试验

  ■发生四千多次故障

  ■对接九十多艘飞船

  ■接待十二国宇航员

  ■在太空运行十五年

  ■多次划过中国上空

  3月23日莫斯科时间8时27分03秒(北京时间当日13时27分03秒),随着俄罗斯飞行控制中心对“和平”号的最后一次制动结束,这个在太空中运行达15年、为人类征服宇宙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空间站,像一株“红色焰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地球,坠向人们为它在南太平洋准备好的一个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墓地。“和平”号的坠毁标志着俄罗斯宇航业繁荣时代的结束,俄政府副总理克列巴诺夫说,待俄罗斯具备了相应的经济条件,俄还准备建立新的空间站“和平—2”号,但这最早也要15年以后。

惊魂7小时

  3月22日至23日,莫斯科郊区科罗廖夫市俄罗斯飞行控制中心,世界媒体在这里聚焦。来自俄国内外100多家新闻媒体300多名记者和60多个驻俄使馆的100多名外交官云集控制中心大厅,等待着“和平”号坠毁这一震惊世界时刻的到来。

  到23日凌晨,坠毁行动进入最关健的时刻,人们屏住呼吸,密切注视着在几米高的电视屏幕上默默飞行的“和平”号,计算机不断传来“和平”号的数据,各仪器工作正常。

  莫斯科时间3时32分,飞行中心对“和平”号进行了第一次制动。空间站和与其对接的“进步”号货船发动机开动,空间站定位稳定,开始稳稳下沉,开始进入距地球219~188公里高度。不一会儿,大厅扩音器中传来空间站飞行弹道保障处负责人伊万诺夫的声音:“和平”号在第一次制动后,进入预定高度。

  人们刚刚松了一口气,俄罗斯航空航天局局长科普捷夫的发言再次使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如果第一次制动后“和平”号出现意外,俄罗斯将把空间站坠毁日期推迟一天。

  当人们确信“和平”号工作一切正常后,飞行控制中心在莫斯科时间5时整向轨道站发出了第二次制动。“和平”号发动机对制动信号做出了反应,高度逐渐降至距地面159公里,再次制动成功。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迅速进入对轨道站仪器运行状态、坐标定位及大气层状况进行分析,以确定是否进行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制动。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和平”号逐渐地接近坠毁点,电脑显示,“和平”站飞行轨道正常,飞行状态也在专家预测范围内。

  莫斯科时间8时07分,当“和平”号到达预定区域后,飞行控制中心向轨道站发出了最后一次、也是最强烈的一次制动。坐在飞行控制中心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全场一片寂静,默默地为“和平”号做最后的送行。因为人们知道,“和平”号安全坠毁已经得到了保证,几十分钟后,人们将再也无法在屏幕上看到这个飞行了15年之久的空间站。

  “和平”号及与其对接的发动机全速运转20余分钟后,这一庞然大物被推离轨道,向预先划定的太平洋坠毁区飞去。几十分钟后,“和平”号进入大气层,在控制中心屏幕上永远消失。飞行控制中心巨大的屏幕上开始出现一部部反映“和平”号的光辉历程的画面。在“和平”号从屏幕上消失的一刹那,许多与它朝夕相处的俄宇航专家流下了眼泪。

  根据专家的预测,8时40分许,“和平”号进入大气层开始燃烧,温度可达3000摄氏度,空间站分为几截拖着长长的火舌向太平洋冲去。莫斯科时间8时59分49秒,“和平”号第一批碎块坠入太平洋,与此同时,大约25吨重的1500枚碎片可能坠入上百万平方公里的航天器墓地。

  9时刚过,俄飞行控制中心宣布,“和平”号坠毁行动取得成功。9时50分,俄宇航监控机构领导人宣布,俄罗斯宇宙空间控制系统证实,“和平”号信号消失,已经坠毁。人们永远记住了“和平”号最后一次飞行:在非洲上空第一次制动后,“和平”号先是经过了中非、苏丹、沙特阿拉伯、伊朗、土库曼、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中国、日本,然后进入太平洋,飞越大洋洲诸岛国,最后坠入南太平洋。

  此时,俄罗斯专家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这次史无前例的坠毁行动取得了成功,证明俄罗斯在宇航界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和平”号坠毁被性喜猎奇的记者称为“最枯燥的一次行动”,整个过程仪器运行正常,这证明空间站虽历经15年沧桑,仍然具有继续工作的能力,专家们为此感到分外惋惜。

  “和平”号是于3月11日进入距地面250公里的“危险临界点”后,此后每天继续以两公里左右的速度降低高度,到21日空间站已降低到距地面220公里“危机临界点”。为安全起见,俄罗斯飞行控制中心应俄罗斯外交部和海军司令部的要求在21日对原来制订的坠毁方案略做了改动。因为按原来的方案,“和平”号的部分碎片可能会落到法国所属的4至6个小岛屿上。飞行控制中心认为,新确定的坠落点没有任何岛屿,也没有船只航行,是最安全的海域。

  “和平”号最后的坠毁行动由俄飞行控制中心飞行部负责人索洛维约夫领导的值勤小组实施。索洛维约夫曾因在俄宇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而两次获得过“苏联英雄”勋章,1986年3月,当“和平”号升空后,正是他与另一名宇航员第一个踏上空间站,在“和平”号上生活工作了125昼夜,为“和平”号进一步工作创造了条件。俄飞行控制中心透露,中心内并不存在所谓的“红色按钮”,整个坠毁行动都是通过中心仪器和空间站的电脑进行的,因此,没有人会对参加实施此次“痛苦的但却是必须的”坠毁行动承担某种心理压力。

航天器之墓

  “和平”号的墓地选在南太平洋海域,方位是南纬30度至南纬53度,西经90度至西经175度。这条长6000公里、宽200公里的安全带便是“和平”号葬身之地。这一广阔的海域,基本没有船舶航行,水下资源也没有开发,是国际上最安全的海域。因此,国际社会常把这一地区作为航天器坠毁的地点,这一海域也就成为世界著名的“航天器之墓”。

  1973年,苏联“礼炮—3”号空间站曾在燃料耗尽后坠于这一地区。1982年,苏联“礼炮—6”号和“宇宙—1267”号航天器退出太空轨道,大部分零件在大气层中燃烧后,其残骸也坠落到指定海域。1991年,苏“礼炮—7”号轨道站及与其对接的一个飞船在坠毁时发生意外,除大部分残骸落入该海域外,部分碎片落到陆地上,但未造成人员伤亡。此外,落入这一墓地的其他中小航天器碎片更是不计其数。

  许多人曾对这一地区的环保问题提出质疑,认为各种航天器在太空中运行多年,细菌丛生,化学腐蚀和未用完的燃料也可能给该海域造成污染。但俄罗斯专家认为,航天器在坠毁时穿过大气层,将产生1500摄氏度的高温,任何生物在这样的温度下都不可能存活。因此,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担心是多余的。

  “和平”号坠毁前,俄罗斯外交部通过外交渠道向全世界正式宣布了“和平”号坠毁计划和在太平洋划出的坠落安全带,提醒各国注意安全。但据报道,在“和平”号坠毁当天,一队新西兰渔船不顾官方的多次警告,滞留在安全带内,表面上他们称现在正是鱼汛季节,他们不愿因此放弃捕鱼,实际上他们早就准备好了摄像机,准备拍下“和平”号坠毁这一人类奇观。“和平”号坠毁后,新西兰政府试图与渔民取得联系,但尚没有结果。

一场虚惊

  近日来,“和平”号坠毁的安全问题成为国内外媒体争论的焦点,各方面专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总体来看,“和平”号出现意外的几率微乎其微,但谁也无法百分之百地排除出现意外的可能。

  在谈到“和平”号坠毁的安全问题时,俄罗斯宇航员克里切夫斯基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当“和平”号完成最后一个行动后,人们就只能向上帝祈求,希望不要有任何一个碎片落入市区、核电站、化工厂或森林,至于落在太平洋的安全带只能是代表官员们的美好愿望。这位宇航员指出,如果说宇航是当今世界最先进和尖端的科学的话,那么,它在环境问题上(包括飞行器的坠毁及影响等)只能处于中世纪的水平。

  人们不禁会发出疑问,现在不是每年都有60多个天体飞行物超过工作年限,退出轨道吗?但迄今为止还从未听说世界上有谁被卫星砸死的。是的,这部分卫星体积均很小,绝大部分在降落过程中就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就是出现过意外的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和俄罗斯的“礼炮—7”号卫星,其重量也仅分别为77吨和20吨。而“和平”号”则是一体积庞大的天体运行物,各种设备加起来的总重量达137吨。把这一天体中的庞然大物坠毁在地球上,世界上尚没有先例,对俄罗斯来说也是首次。

  虽然俄罗斯曾成功地坠毁过数枚卫星,俄“礼炮”、“联盟”、“进步”号卫星和宇宙飞船也曾在地面飞行控制中心的操作中安全落到地面,但这些飞行器都仅有几十吨。而此次“和平”号与以前相比大不相同。“和平”号比原来的飞行器重4至5倍,降落过程中不能焚毁的零件达20至25吨,其中包括空间站的发动机、外壳坚固的支架等,这些零件会在降落时分成1500多枚碎片,每枚碎片都能击穿两米厚的混凝土,一旦落入居民区,后果不堪设想。

  人们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在航天史上,航天器降落过程中给人类安全带来威胁的事件曾经出现过。1979年,美国一个叫“天空实验室”的航空站在坠毁时未全部落入指定地点,一些碎片落入澳大利亚西部的沙漠地区,好在当时这一地区并没有人。1991年2月,俄罗斯在销毁“礼炮—7”号卫星时,几块碎片落在南美大陆上,砸死了阿根廷的一头牛,值得庆幸的是,此次事件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国际协议,俄罗斯应该保证其进行的航天科学实验不应给他国安全带来威胁,其中包括对作废航天器的处理行动。但俄政府和专家从来未向世界百分之百地打过安全保票。

  俄政府表示,将尽最大的努力保证“和平”号最后阶段的安全。俄罗斯飞行控制中心的专家说,实现这次“和平”号坠毁行动的成功率在97%至98%,空间站绝大部分零件都会在降落时被大气层焚毁,只有部分碎片将落入太平洋,空间站残骸落到大陆上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

  危险性最大的是在俄地面控制中心对“和平”号进行最后一次制动,使其脱离运行轨道后的时间。因为从这一时间开始,控制中心将再也无法对“和平”号发号施令,空间站进入自由落体,人们无法预见到这一庞然大物破裂后碎片会飞向何处。因此最有可能受害的是南太平洋沿岸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和南美洲靠近太平洋的一些国家。为防止这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意外地落在他们头上,有些国家的政府已把村庄内居民迁移到别处。

  中国距“和平”号墓地较远,降落时从中国上空划过,因此,“和平”号对中国构成的威胁不大。

  为保证“和平”号的安全坠毁,俄罗斯航空航天局日前与位于英国伦敦的3家保险公司就可能给第三人造成的损失签署了保险协议。这3家公司分别是“梅加卢斯”公司、“工业保险公司”和“阿维科斯”公司,分别隶属法国“AGF”和英国劳氏集团。保险总金额为两亿美元,相当于总保险标的的3%至7%。尽管俄罗斯方面一再声称将尽最大努力保证这次坠毁行动的安全,并为此采取了一切措施,飞行控制中心还制订了几套应急方案,以确保万无一失,但南太平洋海域的国家还是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连日来,俄罗斯媒体多次报道这些国家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日本警察和救援人员处于待命状态,时刻注意意外事件的发生。国民防卫厅领导人也将订于3月18日至19日对美国的访问推迟;智利海军和空军也严阵以待,随时防止突发事件发生,航空部门也实施了限制飞行;澳大利亚国防部早在4个月前就已宣布采取措施预防可能发生的灾难,警方奉劝居民远离可能出现的太空垃圾,因它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但也有例外,据报道,一个只有90多人居住的小岛居民每天向上苍祈祷,希望“和平”号的碎片落到他们岛上。因为居民可以凭此向国际社会索赔,仅一项赔款就够他们享用终生的了。

从繁荣到衰落

  60年代,苏美太空较量达到白热化,美国于1969年成功地实现了登月计划,苏联虽然费尽心机,但仍让美国占了先,面临丧失宇宙大国头把交椅的地位。于是,苏联决定另辟蹊径,在太空建立一个长期空间站。

  苏联把这一重要使命交给了“列乌托夫”机械科学生产联合体和“能源”科学生产联合体两个企业。两个企业均是苏联赫赫有名的军工宇航企业,前者成功研制过“钻石”军事卫星,后者生产过“礼炮”半军事卫星。1971年,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礼炮”载人卫星,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了3个星期,虽然在返回地面时,宇航员遭遇不测,但这证明:在太空建立长期空间站原则上是可行的。

  苏联新的太空计划引起了美国的恐慌,美国遂于1973年5月向太空发射了“天空实验室”号卫星,并于1974年建立人类在太空生活工作84天的纪录。后来,美国对航天计划做了一定的调整,放弃了建立永久性太空站的计划,集中精力研制多次性宇宙飞船的研究。美国的空间站在无人空转5年后坠毁。

  但莫斯科建立空间站的计划继续向前推进,到1982年,苏联共向太空发射了8枚卫星,为建立空间站积累了经验。1979年,苏联做出建立永久性多功能空间站“和平”号的决定。

  1986年,苏联决定向太空发射“和平”号基础舱,作为献给苏共27大召开的重要礼物。发射工作原定于2月16日进行,但由于仪器出现故障,而推迟到20日。2月20日是苏联人民永远值得庆贺的日子,“和平”号基础舱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3月13日,苏联首批宇航员基济姆和索洛维约夫进入了“和平”号。他们在空间站工作了4个月,接收了两个“进步”号飞船,安装了仪器,为“和平”号进一步工作打下了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名宇航员在6月25日驾驶“联盟T15”飞船和“礼炮7号”空间站分离,携带800公斤重的科学实验仪器驶往“和平”号,实现了人类航天史上首次太空转移,被世界誉为不可理解的奇迹。

  根据当时计划,“和平”号将在一年内装备完毕,然后在太空中运行3年,随后,苏联将发射“和平—2号”空间站接替其工作。但在苏联解体前,原来准备发射的5个舱只有3个进入太空,包括1987年发射的“量子1号”天文物理观测舱、1989年发射的用于对地观测和舱外实验的“量子2号”舱和1990年发射的“晶体”工艺舱。用于军事的“光谱”舱和环保的“自然”舱还未来得及升空,苏联就解体了。

  1989年,当用于宇航业的开支为90亿美元的消息公诸于世后,俄罗斯举国上下一片哗然,社会各界对政府这笔重大开支的合理性纷纷提出质疑,政府被迫大规模削减开支,“和平”号繁荣时期已经成为历史。

  从1991年开始,“和平”号实际上已不再为俄罗斯专有,政府作出了把空间站移交其创建者“能源”集团经营的决定,除每年保证一笔少得不能再少的经费外,其他资金均要靠公司自筹。为了维持“和平”号,公司开始把目光集中到商业飞行上。10年来,公司通过17次外国专家的商业飞行,共集资10亿美元。此外,“和平”号的商业广告也成为维持空间站运转的重要收入之一。几年来,瑞士“欧米茄”手表、美国可口可乐、以色列的牛奶均上过“和平”号,收入达200万美元。

  俄罗斯科学家用这笔少得可怜的资金继续维持“和平”号的运转和实验。原来计划安装的“光谱”舱和“自然”舱终于在1995年和1996年被固定在“和平”号上。但原来计划在“光谱”舱安装的跟踪美国洲际战略导弹发射的系统和美卫星跟踪系统均未实现。因此,苏联解体后,“和平”号实际上是靠外国资金维持的,俄罗斯宇航业跌入低谷。

  2001年2月20日,“和平”号度过了它的15岁生日。这位超负荷运行的空间站如行将就木的老人,浑身是病,早已风光不再。位于基础舱的计算机已经老化,如不更换将直接危及空间站的安全。空间站内部温度调节系统也经常出现故障,太空舱的局部温度有时竟高达50多摄氏度。宇宙外部陨石微粒撞击、内部化学物品和细菌的腐蚀,致使“和平”号70%的外体受到破坏,其坚固性下降了60%,内部仪器也经常出现故障。

  据统计,在整个运行期间,“和平”号共发生过4000多次故障,许多故障至今未排除。1997年是“和平”号的灾难年。2月,“和平”号的两台基本电解生氧装置出现故障,站上的3名宇航员被迫使用高氯酸锂装置生氧,结果导致生氧装置爆炸,引起火灾。大火燃烧了90秒,烟雾弥漫整个空间站。6月,一艘货运飞船在与“和平”号对接时撞到了“和平”号的太阳能电池板,这次太空史上最严重的碰撞事故造成空间站空气泄露,能源出现危机。后来,这两起重大事故的后果虽然均得到排除,但“和平”号元气已伤,使俄意识到,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继续维持“和平”号安全运转已不可能。

  1998年,“和平”号退役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有关专家制订出了初步坠毁计划。但外国公司和旅游者的参与和投资似乎为“和平”号继续运行带来了一线希望。尽管如此,维持“和平”号继续安全运转仍然存在两亿美元的资金缺口。2000年10月,俄罗斯航空航天局最后做出了坠毁“和平”号的决定。俄政府在2001年预算中为“和平”号确定了最后的7.5亿美元的拨款,实施坠毁计划。

光荣与梦想

  俄罗斯凭借自己的“和平”号在世界上创造出了一个奇迹。“和平”号运行15年来,共从事了16500项科学实验,内容涉及气象、医学、光学、生物学、通讯等各个领域。至今“和平”号上还有来自27个国家的11.5吨科研设备。“和平”号造就了一批人才。科学家根据从“和平”号获得的材料答辩了67个论文,其中11个博士论文,35个论文涉及保密课题。围绕“和平”号项目,共有519人获得过国家的嘉奖,其中207人是苏联解体后获奖的。42名到过“和平”号的宇航员有18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20人获得“俄罗斯英雄”称号,两人同时荣获两个称号。

  “和平”号还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至今无任何国家可以提出挑战:俄罗斯宇航员波利亚科夫在“和平”号创造了连续逗留438天的纪录;俄宇航员阿夫杰耶夫先后3次进入“和平”号,累计在太空逗留747天14小时13分,创人类在太空逗留时间最长的纪录;美国女宇航员创造了连续逗留188天的女子航天纪录;15年来,“和平”号先后同90多艘飞船成功对接,接纳了28个长期基本考察组和30个国际考察组,108名来自俄罗斯、美国、日本等12个国家的宇航员光顾过“和平”号等。

  “和平”号的坠毁带走了一个希望,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俄罗斯《综述》杂志在题为《“和平”成灰》的一文中感慨:“‘征服宇宙’的浪漫时代与最后一个最先进的苏联空间站一起成为过去。”尽管俄罗斯有与美国合作的国际空间站,但曾到过“和平”号的俄罗斯宇航员、原俄国防会议秘书巴图林曾对本报记者说,那实际上不是俄罗斯的,而是美国的空间站。在捉襟见肘的国家财政面前,拥有世界一流航天技术的俄罗斯,现在面对财大气粗的美国也只有哀叹的份儿了。  

  左图:空间站残片坠入大气层的景象。

  右图:游人在斐济楠迪海滨观看空间站残片坠入大气层的景象。

  新华社/美联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