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3月29日 星期

   

《失信的求职包装》报道追踪
朱清时:成功的关键在于诚实

本报记者 原春琳

  “李开复博士告诉我,中国学生最缺乏的素质就是诚信正直”——

 

  有一次,我给学生做报告,学生递过这样一张条子:“朱校长,如果告诉你我们大部分学生都在考试中作过弊,你相信吗?”我当即回答:“我不相信!我只相信少数人作过弊,因为作弊对个人的学业是没有好处的。”结果引来学生的哄堂大笑。

  这是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今天给记者讲的一个故事。

  朱校长说:“当时,我心里觉得很难过。这样下去还怎么搞科学?我们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不敢想也绝对不会做的事情,怎么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都无所谓了?”

  他说:“实际问题比你们报道的要严重得多。诸如考试作弊、研究中的数据造假、抄袭别人的论文等等现象都很普遍。诚实与守信的价值观已经不是滑坡,而是快要消失了。”

  “学校一定要爱惜自己的声誉啊!”朱校长说。他刚刚结束对欧洲11所大学的访问。当他询问如何能成为一所好学校时,11所世界著名大学一致回答———最重要的是声誉。有好的声誉就会吸引最好的学生,最好的学生又会吸引最好的老师,而项目和资金也会随之而来。

  朱校长说,现在国内的一些高校只考虑短期行为。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就业,学校也参与到了包装学生的行动中来。比如推荐信,老师只捡好话说,或者学生自己写完推荐信由老师来签名。而实际上这也与学校的切身利益有关———学生的就业率不仅是考核学校办得好坏的指标,也与招生、领导的提升等一系列因素联系在一起。学生分不出去,对学校来说就是包袱。至于学校的声誉,也要等到学生工作几年后才会在社会上得到反映,暂时就不在学校考虑的范围之内。

  “这样做,学校知道他们丢失的是什么吗?”朱校长问。

  朱校长自己坚决不做这样的事情。他每年只给自己带的两三个研究生写推荐书,其他无论是什么人一概拒绝,甚至包括自己的儿子。他说:“我在国际学术界有很好的声誉,凡是我推荐的学生,都在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巴黎大学这样世界知名的大学做博士后。如果随便推荐一个人去工作,他又干得一塌糊涂,那我的声誉也就随之毁了。”

  微软中国研究院前任院长李开复博士曾经告诉朱校长,事业要成功,必须恪守一些原则,而这些原则是他所遇到的中国学生最缺乏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要诚信正直。

  李开复说,在他当院长时,有一次面试一个年轻的求职人员,这个人在技术管理方面很出色,看起来得到职务的机会比较大。可他在谈话中悄悄对李开复表示,如果录取他,他可以带一项技术过来。看到李的脸色不对,又说这些成果是他下班后做的,与公司无关。

  这番话使李开复明白,无论这个人能力有多强,微软不能录用他,也不敢录用他。因为他缺乏处世的最基本原则,即诚实可信。对一个公司来说,首先是诚实守信,第二才是才能,有才能而不守信,对公司造成的危害比能力差的人更大。

  朱校长希望通过本报告诉学生们,在学生时代就要学会诚实守信,以后到工作岗位时也要诚实,要守信用。这样在社会上成功的机会就会增多。

  (本报北京3月28日电)

 

失信的求职包装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