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4月3日 星期

   

人才航母驶出军港
――海军某驱逐舰支队博士硕士军官群体纪实

本报记者 冯春梅 通讯员 蒋敏军 蔡年迟

  ■第一位留学归来的编队指挥员从这里诞生

  ■第一位硕士舰长从这里脱颖而出

  ■第一位博士舰长从这里起锚开航

  ■第一位集飞行员、硕士、留学生于一身的旗舰舰长从这里走向大洋

  南中国海风起云涌,空中战机翻飞、水上蓝鲸出没,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摆开阵势,一场实弹演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敌”潜艇悄无声息靠近我编队。

  情况危急。我编队紧急采取舰载直升机引导水面舰艇对潜艇实施攻击,这在中国海战演习中还是第一次。

  “让那些饱读诗书的博士、硕士全给我出来试试锋芒!”支队长曲立树大校一声令下。

  年轻的战术学硕士、支队作训参谋谭志伟被最先推到了战役指挥的核心部位。“哒哒哒”,在作战室的电脑前,谭志伟有节奏地敲击着键盘,短短几分钟,就对直升机的作战半径、声纳浮标的作用距离、潜艇可能出现的位置作出准确判断。

  依据谭志伟的判断,指挥员下达了命令。“噗!噗!”十几枚火箭弹从舰首以排山倒海之势跃入海底,“敌”潜艇顷刻灰飞烟灭。

  曲立树大校一把搂过谭志伟上尉,眼睛湿润了。作为编队指挥员,他深知在现代海战中,什么才是真正的宝贝。

  被曲立树大校称之为宝贝的,就是该支队一个正在崛起的群体———高学历高素质军官群体。谭志伟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国防大学硕士研究生贾晓光从1994年4月赴支队正式报到起,高学历高素质人才队伍在这个驱逐舰支队由小变大,不断发展。目前,该支队干部中,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已占总数的97%,能驾舰远航、指挥作战的军事指挥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达99%,三分之一以上的舰长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或具有“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操舰”的本领。

  这个群体里,星光灿烂:海军第一位留学编队指挥员苏支前,第一位硕士舰长贾晓光,第一位博士舰长范进发,第一位集留学生、飞行员、硕士于一身的舰长李晓岩,等等,他们组成了人民海军的第一艘“人才航母”;从编队指挥到一舰之长,从部门长到机关参谋,40多位博士、硕士勇担重任,各显身手,10多项军事训练改革从这里起步,10多项研究成果在这里结果,50多篇论文从这里诞生,完成80多项海上装备科技试验、重大演习和出访远航等任务。

  如今,这些高学历军官,已不再是文弱的书生。在笑对硝烟烽火之际,他们成长为高擎海疆和平盾牌的勇士。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

  涛声如雷,浊浪排空,在有着“死亡角”之称的好望角海域,一场生与死的考验摆在了舰长李晓岩面前。

  李晓岩,这位集硕士、飞行员、留学生“三位一体”的驱逐舰舰长,是该支队新生代军官中的佼佼者。他在国外留学的时候,由于学习成绩突出,学院院长亲自签发555号命令,对他予以表彰。

  留学归来后,作为见习舰长的李晓岩,驾驭着我国自行建造的最新型战舰———“深圳”号导弹驱逐舰,于2000年7月随中国海军出访亚非三国。

  2000年8月5日夜,南纬30度异常浪区狂吼着的恶浪,一次次将“深圳”号导弹驱逐舰砸入谷底,舰体在恶浪的撕咬中“嘎吱”作响。此时,舰艇编队要经过的好望角海域,涌浪最高时可达20米,在此遇风倾覆的船只数已千计,仅1980年以来,在这里失事的10万吨级巨轮就有11艘。从未经历过高海情检验的“深圳”号能否安全顺利闯过好望角,不能不让人捏着一把汗。前方是转向点,一艘不明国籍的10万吨级油轮突然停了下来。“它是不敢走了。”李晓岩准确判断:“这时候停下来更危险,绕过去。”他顶住晕船呕吐,在指挥台前沉稳地指挥着全舰的各个系统。

  经过两昼夜的搏斗,8月7日,“深圳”号导弹驱逐舰顺利闯过好望角,抵达此次出访的最后一站南非西蒙斯顿军港,创下了我人民海军舰艇编队首次闯过好望角的纪录。当南非海军将领得知驾驭“深圳”号导弹驱逐舰闯过好望角的是一位“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操舰”的硕士舰长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如果有更多这样的舰长,中国海军的真正强大指日可待。”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句高尔基《海燕》中的名言,是李晓岩和他的战友们最欣赏的。挑战暴雨风浪,方显英雄本色;而挑战自我,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则是这群新生代海军军官们事业追求上的另一重境界:

  博士副舰长范进发率先提出了舰艇“系统训练法”,打破了过去哨位、部门的条块关系,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

  硕士副舰长研究生华小平研究创新的《舰艇编队封锁作战中的临检拿捕》战法,被多次在重大演习中应用,填补了我国海战的空白;

  国外留学归来的硕士舰长张旭东,把外国海军的“千分制”引入到支队的军舰上来,使舰艇装备管理实现了从经常性向科学化的突破;

  挑战、突破、创新,“人才航母”在暴雨风浪中乘胜前行。

智能官带出智能兵

  刚从大连舰艇学院研究生院毕业的海军兵种战术学硕士朱竹青,走上某新型战舰任副枪炮长的第一天,就和主炮班长王旭东较上了劲。

  新型战舰,主炮从发现目标,判别目标,到锁定目标,实行攻击,已实现了雷达和计算机控制,不但速度加快,而且精确度大大提高。然而,有着“神炮手”之称的王旭东却把头摇成了“拨浪鼓”;什么都比不上手工操作,那才是万无一失。

  “为什么他守着自动化不用,偏偏要沿用老办法呢?”朱竹青走出舱室,面向碧蓝的大海,大海无言,聪明的朱竹青心中却有了答案。

  他主动向“神炮手”挑战,同台操戈比武。整整一天,3个回合。3:0朱竹青赢了。

  “这个学生官,还真有两下子。”“神炮手”服了。

  朱竹青拍拍王旭东的肩头:“不是我有本事,而是新装备有威力。现代海战需要的,将不再是体能型的大力士,而是学者型的智能兵。”

  从此,王旭东就经常缠着朱竹青学习新装备的知识。朱竹青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一股学习新装备,掌握新装备的热潮在舰上很快掀起高潮。

  为了普及计算机知识,博士、硕士们自费购买了大批计算机教材送给士兵;为了让大家学得快,记得住,他们想方设法把原本枯燥的电脑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妙趣横生的快板词;为了更直观教学,他们自制了很多多媒体软件。如今,在该支队任何一艘现代化的战舰上,水兵都能娴熟地操纵计算机。

  在该驱逐舰支队采访,记者还发现,从一舰之长到普通舰员都佩戴着一个别致的胸牌。姓什么叫什么,哪个部门、干什么,一目了然。

  带胸牌,在海军舰艇部队,该支队是个首创。此举的始作俑者就是该舰队最年轻的舰长陈岳琪。

  “新型的带兵模式,更注重的是科学与制度。”一个军舰是一个整体,战斗警报发出后,必须及时迅速到达战位,100个人99人快,一人慢,导弹就打不出去。为了能让最后这个人快起来,陈岳琪动了不少脑筋。胸牌也就应运而生。

  “在舰上,你分工干什么就得干好什么,这是一个当兵的人起码应该做到的。至于干部到机舱‘送温暖’、思想工作‘到床头’,这就要看具体情况。一个舰上二三百人,人人过生日,天天过生日,哪还有个完?当舰长的不要娇惯自己,更不要娇惯士兵。部队就是打仗的,没有钢铁般的意志怎么能行?”陈岳琪的带兵之道,果真让人耳目一新。

  智能官带出智能兵。专业的知识,先进的科技,严谨的制度,通过新生代军官的言传身教,武装了新一代的中国海军士兵。如今,该支队多次执行过重大出访、迎外和演习任务,都以威武的军姿、良好的装备、完美的表现,赢得赞扬。法国三军参谋长让·菲利浦·杜安上将和美国太平洋舰队总部司令约瑟夫·普吕厄上将在参观完该支队的战舰后评价,“装备精良,军姿严整”、“军舰的管理值得我们借鉴”。

“国之大事,命在于将”

  2000年8月22日上午,我海军编队航行在广袤无垠的印度洋。此时,海面风平浪静,但“深圳”号导弹驱逐舰的驾驶室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小小的驾驶室里欢呼雀跃、掌声雷动,一位战士手拿一页传真纸,在狭小的驾驶室里“奔走相告”:我们副航空长考上博士了。这位战士手里拿的就是副航空长李长春考上军事科学院海军战役专业博士的录取通知书。李长春正担任值更官,这一张跨越大洋的珍贵的通知书,让他黝黑的脸庞露出了开心的笑。

  现代战争是现代武器和掌握现代武器装备的人的搏斗。谁平时没有训练出驾驭现代战争的人才,谁就会丧失战争的主动权。该驱逐舰支队党委统一认识,不拘一格选用人才。他们一方面不计较暂时的得失,舍得把正用得得心应手的“老本科”送国外留学、送高等院校深造,主动向上级争取报考博士、研究生的名额……另一方面,他们同高等学府联系,跑总部、海军、舰队机关,四处打电话要人才、抢人才。

  “新来乍到,无功无绩,凭什么平步青云?”1998年7月,国防大学军事指挥学博士范进发,刚到支队报到,就被任命为“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副团职副舰长。按常规,他只能作为营级干部安排在某驱逐舰航空部门当部门长。于是,有人提出质疑。

  “凭什么?就凭他博学的知识,就凭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在全支队军人大会上,支队党委成员纷纷亮开了嗓子:“用人任势,就是要用其才华横溢、年富力强之时。”“我们必须尽量缩短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在一线部队的培养周期,为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搭起施展才华的舞台、磨炼摔打的舞台、提高自身素质的舞台。”

  范进发果然不负众望。2000年度最后几天,范进发随“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参加一项重大军事演习,成功地用某型武器拦截来袭导弹,创造了南海舰队用某型武器首次抗导成功的纪录,取得了人民海军史上某型武器拦截导弹少有的辉煌战绩。

  今年3月,范进发被破格提升为“宜昌”号新型导弹护卫舰见习舰长。过去,要培养一名合格的舰长,最起码也要15年,而范进发从博士到副舰长,从副舰长到舰长,仅仅只用了3年的时间。

  在支队,有幸被破格提拔、在使用中培养的不止范进发一人:

  硕士舰长贾晓光刚来支队时,也是没有经过部门长这一岗位,就直接被提拔为某护卫舰的副舰长,之后又很快被任命为导弹驱逐舰舰长,成为我国第一个硕士导弹驱逐舰舰长。2000年9月,他再次破格被送往国外留学。

  留学生张旭东,人还在国外,舰长的位子却早为他留好了。今年3月,张旭东被列入拟提升对象,有人说他太年轻了,提议先放一放、磨一磨。支队领导态度坚决:等一等,人才培养的速度就慢了,海军建设的事业就等慢了;磨一磨,人才改革创新的冲劲就磨没了,良才可能磨成了庸才。如今,张旭东再次被破格提升,担任了支队副参谋长。

  “国之大事,命在于将”、“人才———建军之本”,挂在政委钱建军和支队长曲立树办公室墙上这两幅字,已成为该支队最醒目的风景。

  支队长曲立树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用不了几年,我们现有的本科生舰长将会全部被博士、硕士取代,那一天到来之日,必将是中国海军真正崛起之时。

海军第一位集飞行员、硕士、留学生于一身的舰长李晓岩

海军第一位博士副舰长范进发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