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4月8日 星期

   

热点透视
做一个充满中国智慧的中国人

本报记者 聂北茵

  那天,在《青年文摘》读者俱乐部举办的一个读者活动日里,人们很投入地谈论着一部新书,书的名字很传统,叫《人生宝典》,作者曾是团中央的老领导———高占祥。在这个读者日里,你处处可见的是一张张饱经沧桑的面孔……

  这部洋洋60万言的厚书,最吸引人们的究竟是什么呢?

  老学者:人生充满了科学规律,充满了真理,这是一部我们一生都要读,却永远读不完的书

  老作家管桦以他那浓重的河北乡音,近乎诗朗诵般地谈着他质朴的感受:

  “读《人生宝典》,使我感到非常健康地从床上起来,精神焕发,呼吸着四月春风芬芳了的清新的大气,又像暑天走进清澄晶莹的水流,沐浴涤荡着我的灵魂。”

  在发言中,老人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情操喻为“灵魂的太阳”。

  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的罗国杰教授,则以极其理性的语言概括了《人生宝典》:这是一部关于人生问题的系列论述,它阐扬了由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发生出来的自强不息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完善自我要求和为人处事准则。

  在市场经济千变万化的今天,在网络文化崛起的时代,讲述如此“正统”、“古老”的人生哲理,能打动人吗?……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所长陈瑛从哲学家的视角进行了分析。他说:“在当今到处‘泡沫’影,一片虚拟声中,一切似乎都在变、变、变。许多人产生了一种虚幻感:在感觉的背后,究竟有没有真实?究竟有没有理性?人生除了金钱之外,还有没有事实和真理?《人生宝典》阐发的伦理道德,看起来似乎非常古老,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人们就已经讨论过,其实这里就蕴藏着人生中的一系列科学规律,含有无数的人生哲理。不管科学技术如何发展,市场经济如何变化,只要人类存在,只要有个人与他人这种关系存在,这些问题就会永远真实地存在着,这些道德原则和规范就将继续发挥着作用。”

  “人生充满了科学规律,充满了真理,这是一部我们一生都要读,却永远读不完的书。”

  这部写给青年人的书,好像更让老年人心动?

  网友:当年你们是干一行爱一行,如今我们是爱一行干一行,您认为哪一种,在未来社会更可取?

  当这次活动组织者递给我一份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人生热线》“高占祥与听众、网众对话《人生宝典》”的节目录音稿时,我发现听众和网友中倒不乏年轻人。听听他们的对话片段(注:记者节选)挺有意思的———

  网友(黑芝麻):高老,您读尽千书万卷,对现在青年人的偶像观点怎么看?

  高占祥:我是搞文艺工作的(记者注: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常常看到一些演出之后呀,小青年就喊:×××我爱你!×××我爱你!特别是女孩子这么叫,觉着很不习惯。但冷静下来以后想一想呢,青年追这个“星”也好,“名人”也好,应该说,还是有积极作用的。他们有他们的追求,这些人都是在影坛上、剧坛上,或者说在体育上有相当的知名度和成就的,青年追他也好,敬慕他也好,我觉得都不要简单地去指责。

  听众:现在的青年人,崇拜的往往都是一些名人、有钱人,很少有人去崇拜一个道德的楷模,用什么方式让青少年接受道德教育呢?

  高占祥:我搞青少年教育可以说是多半辈子了。如果用干巴巴的大道理来给他讲,不用说别人,就连自己的孩子他也不接受……比如讲献身精神,我在书里用很多古代志士献身的精神来进行论述,这就是献身精神,那么他读着读着呢就受这种精神感染了。如果你就跟他讲,你要有献身精神,他就说你怎么不去献呀,我这一辈子就这么一个身……

  比如说我的女儿,我给她讲传统美德故事中的“王祥卧冰”……我的女儿听了以后呵呵一乐,那会儿她也就七八岁,她说:“这王祥真笨,用点开水浇不比这身体化冰强呀,再说他妈也真馋……”当时我听了挺不满意,我给你进行了半天教育,你这呵呵一乐把我都否了,过了几天我再一想呀,孩子有了这样一个见解,应该说她有了一个思维的进步。对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对传统道德的否定。

  听众:当年你们是干一行爱一行,如今我们是爱一行干一行,您认为哪一种,在未来社会更可取?

  高占祥:过去是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我觉得这是工作的需要,这样做是对的,恐怕今天也是这样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选择职业的自由度比以前大了,这样呢,就要照顾到谁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他喜欢了这方面,他就有了兴趣,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我觉得在未来社会,有可能是爱一行干一行,可能是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对社会的推动、对个人的就业等等都会有好处。

  网友(土豆):如果您的孩子染了头发,您也赞成吗?

  高占祥:我的孩子要是染了头发我也是赞成的,但是他要是染得太红了、太绿了,我也会说他,你不要太扎眼了。

  听众:我是一名高中生,我们老师拿您的文章作为范文,我觉得您写得特别好,您的一生可以说很辉煌。

  高占祥:你刚才说的文章,就收在《人生宝典》里。

  听众(高中生):那两篇文章是《微笑长存》和《沉默是金》。

  高占祥:还有一篇《当说必说》收入高中课文里,已经好几年了,许多同学读了以后都给我写了信。

  听众(高中生):您对您走过的这一生怎么评价呢?

  高占祥:……我的生活也像一个车轮,时而在上时而在下,但总是在不断前进,这就是我对我这一生大体上的一个描述。

  出版者:作为一个中国人,生活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当然要做一个充满中国智慧的中国人

  现在年轻人都喜欢比较“前卫”的理念,中国青年出版社为什么要抓一个非常传统的选题呢?

  这部书的责编之一刘霜,是个刚出校门的小姑娘,她说:“现在图书市场上大量的是实用主义的、可操作的书,讲青年德育的书比较少。因为在中国教育的这种现实中,似乎青年人一直以来都是为考试而生存,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许多人都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只看重自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崇尚实用主义,而对集体利益、他人利益、道德……漠不关心。其实,这是对青年的一种误解。由于所属时代的不同,青年人和上一代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并不等于年轻人不崇尚美德,不需要德育。《人生宝典》就是在亲切和感动中吸引了我。”

  据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胡守文介绍,前段时间,高占祥同志在北京电台连续三天作热线直播,中青社雄师书店门口出现了读者每天早上排队等候购书的现象。胡守文说:“一不留神,占祥同志成了畅销书作家。《人生宝典》既不是写明星的书,也不是一部炒作社会热点的书,而是一部讲人生观的书。这不是能给我们很多启发吗?”

  《青年文摘》读者俱乐部主任曹作兰认为,“现在的确有许多高科技的东西,比如我们可以用网络,而且可以不用真实姓名交往,过去我可能跑100公里去送一封信,人家说我很用功,可是现在我们发一封电子邮件,两秒钟就收到了。但是这里边呢,不管你有多高的效率、多大的成功,或者有什么样的财富,实际上人心灵深处还是有许多苦恼的,如果我不得志,我的苦恼会更多。所以我觉得,这个社会虽然在变化,但也有许多不变的东西,比如做人之本。”

  出版者们认为,《人生宝典》最突出的特点,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辟的东西,和现在的新观点、新意识、新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就像一座“桥”,很有品位地把两者搭在了一起。

  而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人生宝典》责编之一郑一奇的一段话更为意味深长:“作为一个中国人,生活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当然要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汲取营养,做一个充满中国智慧的中国人。”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