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4月15日 星期

   

与青年谈经济学名著(十)
弗里德曼与凯恩斯分庭抗礼

王东京 赵建军

  70年代以前,凯恩斯主义雄踞官方经济学的宝座,然而到了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却出现了滞胀的顽疾,于是货币主义者乘机“揭竿而起”,成为与凯恩斯主义分庭抗礼的中流砥柱。

 

  17世纪以来,成千上万的人怀着美好的憧憬,历经千辛万苦,横渡一望无际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来到美国这个他们心目中的天堂。尽管迎接他们的并不是灿烂的鲜花、遍地的黄金和俯拾即是的钞票,但他们获得了最宝贵的自由。在这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并吸引着亲朋好友如潮水般地涌进这块土地。

  是什么创造了美国的黄金时代,使她产生出如此之大的魅力?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在他1979年出版的《自由选择》一书中说,秘诀决不是中央计划经济,而是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的结合。东西德的明显反差就是明证。这两个国家原本是一个整体,二战后一分为二,文化水平、经济基础相差无几。但几十年后,却是天壤之别。在墙的一边,街道灯火辉煌,饭店流光溢彩,商品琳琅满目。而在墙的另一边,街道毫无生机、城市灰暗苍白、商品寥寥无几。弗里德曼认为,西德的繁荣富强,主要得益于经济自由政策,而东德的中央计划经济扼杀了经济活力。

  弗里德曼的著作对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思想充满溢美之词,不惜笔墨地大加褒扬,但他同时也认为,自由经济社会并不意味着天马行空、放任自流。政府应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保证经济有条不紊地运转。在弗里德曼看来,政府有四项义不容辞的责任:保证国家安全;保护社会上每个人不受他人的侵害或压迫;建设并维护公共事业、公共设施;保护那些“不能对自己负责”的社会成员。但是过犹不及,政府权力的集中,必将削弱人们的自由。弗里德曼清醒地意识到,近几十年来,美、英等国政府的作用越来越大,结果不仅造成了经济停滞,而且人们不知不觉地丧失了政治自由。因此,他大声疾呼,人们必须改弦更张,重回自由经济的大道。不然,如果继续往政府干预经济的泥潭里走,必定会越陷越深而最终不能自拔。

  1929-1933年,西方国家曾发生过一次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关于这次危机,不少经济学家把它归咎于市场的失灵,而弗里德曼却说,市场是无辜的,问题恰恰是出在政府的不当干预。1930年,位于美国金融中心纽约的一家商业银行倒闭。就像电影院里有人忽然喊起火,人们拼命往外挤一样,存款人担心自己在银行的钱成了“肉包子打狗”,纷纷到银行挤提,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挤兑风潮。弗里德曼认为,无能的联邦储备系统不仅没能制止储户的挤兑行为,反而在银行现金严重短缺时,往伤口上撒盐,采取了错误的通货紧缩政策,使陷入资金困境的银行如雪崩般倒闭关门,最终造成金融系统崩溃,进而酿成史无前例的大灾难。

  对于西方国家不断加强的社会福利政策,弗里德曼认为,尽管其目标是崇高的,结果却是十分令人失望。例如,国民保健事业一度被人们奉为福利国家桂冠上的明珠,现在却陷入了欲罢不能的困境:医生罢工,费用猛涨、服务低劣,致使越来越多的人转向私人医院。而且,公共支出的巨额增长,迫使政府增加税收,这等于是火上浇油,越加激发了人们的不满情绪。治疗福利国家病的出路在哪里?弗里德曼认为,必须深入病根,对现行的体制动一次大手术。他建议用一个单一的补贴计划,去替代那些日益烦琐的扶贫政策。即政府划定一条收入标准线,收入高于此线的,缴纳所得税,收入低于此线的不仅不要交税,相反,政府还要根据其收入与标准线的差距,给以补贴。这就是他名噪一时的“负所得税”方案。

  作为现代货币主义的创始人,弗里德曼对通货膨胀的分析,可说是入木三分。在他看来,通货膨胀始终是、而且处处是一种货币现象,当货币供应的增长速度,超过商品和服务的增长时,通胀就会发生。弗里德曼还断定,“贪得无厌”的企业家、“得寸进尺”的工会以及“挥霍浪费”的消费者,只会引起部分商品价格上涨,不会引起物价水平普遍的上涨;只会推动通货膨胀的暂时上升,决不会导致长期持续的通货膨胀。把通货膨胀的责任归咎于这些人,只是政府在施放烟雾弹,其真正用意,是试图掩盖责任。对通胀的危害,大家都有切肤之感,可为什么政府还要明知故犯呢?从美国历史上看,货币量的过度投放,大致有三个原因:一是为了应付政府急剧增加的开支。应付开支,政府本可以多征税,可多征税往往会遭到公众的反对,会丢选票,所以政府通常不会采取这种不明智的作法;而增发货币却不同,它不太为人们所关注。二是为了实现不切实际的就业目标。比如政府要实现充分就业,就不得不扩大开支,减少税收。产生赤字后,就增发货币来弥补。三是由于联邦储备系统的错误政策。多年来,联邦储备系统没有把心思放在控制货币量上,而是舍本逐末,去控制利率,结果使货币量和利率两者都大幅度波动。

  事实上,早在1962年,弗里德曼就出版了《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自由选择》与它的基本思想大同小异,但两本书所受的“礼遇”却有天壤之别。究其原因,还是时势造英雄。70年代以前,凯恩斯主义雄踞官方经济学的宝座,一呼百应,傲视群雄;然而到了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却出现了滞胀的顽疾,凯恩斯主义者却对此一筹莫展,于是货币主义者乘机“揭竿而起”,成为与凯恩斯主义分庭抗礼的中流砥柱,其言论为社会所广为关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弗里德曼的思想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比如,合理定位政府职能,减少对经济的不当干预,利用货币手段稳定宏观经济等。但是,弗里德曼把经济中的种种弊端,归咎为国家干预,并呼吁予以取消,似乎是不太可能。当今世界,有哪个国家能真正对经济袖手旁观呢?即使在崇尚经济自由的美国,人们也普遍认为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为近10年来经济的持续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其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发展造就了一个适宜环境,以至于在美国大选时有人说,选谁当总统都无关紧要,只要老格继续当美联储主席就成!当初被自己所垢病的美联储,竟一跃而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这恐怕是弗里德曼所始料不及的。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