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4月24日 星期

   

教授建“好汉网” 反剽窃抄袭

本报记者 林蔚

  何云峰是上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的教授。2000年3月,何云峰单枪匹马建了个网站———“好汉网”,豪气十足地叫板学界校园里势头渐旺的剽窃抄袭等不良学风。据悉,这是国内首家个人自费创建的专业反剽窃网站。

  何云峰读博士时念的是哲学,现在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却是学术纯洁。让何云峰深有感触而自发建立网站的,最初是因为学生的作业。近年来,何云峰发现,有些学生的习作剽窃了他人的文章,更有甚者,竟有人大胆地将别人已发表的文章原封不动地抄下来,改一下署名就上交了。有的学生到了交毕业论文的时候,拿出的文章同样也是东拼西凑的。而且这种剽窃的风气,最近几年竟然有抬头的趋势。

  何云峰受到了很大震动。他首先担心的是,学生如果在校园里对学术研究就存在这种心态,当面临复杂的社会大环境时,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观念?毕业论文抄袭,也许可以解释为大四学生急着找工作,心态浮躁,无心钻研。然而再仔细地查找原因,何云峰发现,校园里小打小闹的剽窃抄袭,与大环境影响有关系。在学术界,剽窃就像假冒商品,从文学艺术创作到科学研究,不断有人喊打,却依旧不断地冒出来,时间一长,不少人竟习以为常了。

  记者在网站上键入关键词“剽窃”,能找到184条新闻,再键入“抄袭”,找出的新闻更是多达479条。

  个人不自律,并不能完全解释剽窃风越演越烈的现状。何云峰认为,个人品德固然是一方面,但制度不完善和学界实用主义心态日盛也是重要原因。比如制度上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和惩处措施,现在有的学校在博士论文答辩后留出两三个月的时间,期间如无异议才可通过,评定职称时也同样会作出公示,但问题是这种依靠别人“揭发”的方法到底能引起多少人的关注呢?即使有剽窃行为被发现了,也很难从法律上给予处理,因为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不涉及细节,抄袭人也并非出于商业目的,相关惩处主要看所在单位的决定,批评、教育或者是扣发奖金等,大多是些容易令人“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办法。实用主义心态日盛,则可以从一些单位的奖励制度、职称评定上看出来,比如将考核简单地和发表文章的数量联系起来,论文重量不重质等,无疑都加剧了学界功利心态的蔓延。

  在美国自学过计算机的何云峰希望能通过网络在技术上为反剽窃做一些事。何云峰的设想是,建立一个专业的反剽窃网站,将论文纳入数据库,并设立跟踪系统,届时可以通过论文对比和跟踪系统,来检查文章是否遭到了剽窃。“好汉网”就是基于这种理想建立起来的。

  然而何云峰显然太过理想化了,且不说这样一个数据库将是如何的庞大,他首先面对的一个尴尬是,当他把“好汉网”建立的消息告诉其他人时,没有多少人表示感兴趣,甚至还有人因为是“反剽窃”网站,根本就不打算浏览。记者在学校里采访了一些学生,他们中的有些人对“反剽窃”网站也不以为然,更有学生表示“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些学生的想法,也许能解释一个星期搞定论文、“枪手”在BBS上出售文章等怪现象了。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来网站浏览,何云峰增加了搜索、BBS等网站内容,把“反剽窃”做成了一个频道。但他依然把网站叫做“好汉网”,“好汉就该讲义气,好汉不作假!”理想主义的何云峰像一个孤独的骑士,但“好汉网”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反思,也让我们期待着何云峰不再孤独的那一天。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