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4月30日 星期

   

新闻观察
江苏大张旗鼓进京抢博士后

本报记者 邓琮琮

  进京招博士后,江苏省有关单位几乎是倾巢出动,设了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100多家联袂北上,坐镇北京大学芍园,打出的广告上有三个大字———江南好,后面是一长串清单,从学科专业、研究经费、工作条件到生活待遇一应俱全,细之又细,一共646个科研项目,要招1050名博士后。该省人事厅厅长王时中说:连我都不敢相信,这个数字是江苏省16年来所招博士后人数的总和。

  江苏的胃口之大,有一个数字可以说明。据国家人事部的最新统计:截至2000年底,国家每年招收博士后在3000人左右。江苏一次就想吃进1/3的规模,大有先下手为强之势。

  江苏的GDP在全国有9.39%的份额,算得上是经济大省。普通高校数量及在校生总量均居全国第一,算得上是教育大省。人才总量370万,博士后数量与上海比肩,在全国名列前茅,拥有全国1/10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科技实力较之许多省市遥遥领先,算得上是人才大省。这样一个省份,大规模地入京招收博士后,起因竟是人才竞争带来的危机感,这引来不少媒体关注。

  带队的省人事厅厅长王时中一见记者面就说:“来晚了!来晚了!”北京大学负责学生就业的副校长告诉他,不少博士已在春节前后就定了去向,签了约。问他为什么不早点来?王厅长对此颇为遗憾:原以为可抢到先机,“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没想到还是晚了。王厅长的危机感很有些根据:“广东、深圳、上海,包括浙江,引进人才的势头都比我们强,竞争很激烈。特别是广东,江苏毕业的研究生,孔雀东南飞的不少。广东一家企业在南京公开打出‘直通车’的横幅,‘直通车’什么意思?就是就地取材,到你家门口来开价挖人。”

  比王厅长有切身体会的是南京斯威特集团高级顾问陈万才,他这次是带着招40名博士后的任务进京的。“斯威特”是民营企业,8亿元的净资产,刚获批准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临行前,老板对这位高级顾问说,“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不要怕多招,钱用在这上面,值!有一个项目搞出名堂,钱就没有白花”。“斯威特”最想要的是作通讯方面研究的博士后,它遇到的强劲竞争对手,正是王时中厅长说的在南京打出“直通车”横幅的深圳华为集团。

  在离南京市政府不远的地方,起名和平大厦的一栋高楼刚刚拔地而起,尾工还没搞完,深圳“华为”就抢先买下了7层以上的房间。照陈万才的说法,“华为”是把人才竞争的战场摆到了南京市政府的鼻子底下。“华为”是中国通讯行业的龙头老大,年销售额180亿元至200亿元,“斯威特”全部销售额加在一起,不过才几亿元,算不上是对手。但有一个项目“斯威特”和“华为”在同一起跑线上,就是信息产业部批准两家都能(共有4家)生产的“光纤接入网”,这使“斯威特”在上海拿到了两个多亿的订单,占住了上海的市场份额。“斯威特”和“华为”就此有了一拚。这让“斯威特”颇感压力。陈说:“华为”财大气粗,进一个本科生月薪开价5400元,硕士生8000元,生生把人才市场的价格给抬上去了。“直通车”意味着南京人才用不着千里迢迢到深圳去投奔“华为”,在自家门口就可以上班,为深圳“华为”创造价值,享受它的薪金待遇。

  不久前,南京报纸的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条消息,副省长王珉呼吁江苏的企业“要舍得拿出钱来,把你们的人才留住”。副省长说这话时有切肤之痛,他原是某大学的教授,带的几个研究生都被外地给挖走了。作为主管科技工作的副省长,他能不着急吗?

  南京的东南大学也对“华为”买楼的事很敏感,他们的副校长就对人事处长说:要密切注视此事。东南大学在通讯方面的研究能力众所周知,人才济济,正是“华为”需要的。校长怕“华为”的“直通车”把他的师资吸引走了,不敢掉以轻心。

  如此一个有实力的竞争对手在谁家门口安营扎寨都是个威胁。

  进京之前,“斯威特”在江苏招了6个博士后,据说通讯方面的一个没有。寄希望于北京之行的“斯威特”虽然在京有所收获,却离老板的行前期望有不小的距离,他们想要的能作通讯方面课题的博士后依然没有着落。

  相比之下,阳光集团算得上是功德圆满,访问者28人,14人在考虑之列并签定了初步意向。“阳光”原定的指标是20名,任务可以说是完成了大半,不虚此行。

  如今,“阳光”的毛精纺和高档服装的生产能力已占到国内的1/10,高织轻薄类纺织品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占70%,拥有两家上市公司,6家控股企业,在世界各地设立了18家分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50亿元,出口创税4820万美元。在“阳光”列出的12项博士后研究课题中,科研经费最多的一项达到2000万元。“阳光”的雄心是要在“十五”期间发展成从技术水平到装备开发能力都达到国际先进标准的企业。销售收入比现在翻上一番,实现100亿元。为此,“阳光”为博士后工作站投入了1.2亿元。

  接待完最后一批应聘博士,“阳光”总工刘玉林满脸喜色:“应聘者之踊跃超过我们的预想。还有从天津、保定、河北、安徽赶来的。如此短的时间能有这样的收获,相当不错了。”

  记者在“阳光”现场拦住3位正要离去的博士,他们不愿透露姓名和工作单位,只说来自国家机关和研究机构,已工作了4年。这次应聘是想“从微观主体作些研究”,他们看中的是“阳光”列出的“资本资产经营研究与实践”的课题。记者注意到,访问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应聘者,除在读博士生外,有不少工作数年后的博士,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到企业作博士后,而不是大学或研究机构。这一流向透露出某种信息。

  十五期间,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将加快发展步伐,到2005年,现有的256个博士后工作站将增加到1000个左右。产学研一体化将越来越成为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套用“斯威特”高级顾问陈万才的话:人才是什么?人才就是技术,技术就是新产品,这就是共识。

  江苏省此次由政府出面组织,大张旗鼓进京招博士后的举动,犹如潮水涌来又退去,但此举在京掀起的高级人才争夺波澜却方兴未艾。江苏省人事厅厅长王时中临走时说:这仅仅是个开始。后续工作在网上将持续到5月中下旬。江苏的人才政策很明确,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特殊人才要打破常规,不惜代价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江苏的口号是:靠事业留人,靠感情留人,靠价值法则留人。事实证明,江苏出站的570余名博士后,70%留在了江苏。到2010年,江苏的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增长1.4倍,苏南有条件的地方将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些希望都系于江苏的人才竞争力。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