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5月16日 星期

   

聚焦科技活动周
科技周观察

将科学从课内引向课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 中国青年报社合办

本报记者 江华

  今天,600多位北京中小学生做客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并在此揭开了本次“科技活动周”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动的序幕。

  该系列活动的主题是“大手拉小手———科学伴我成长”,是由中国科协、中科院等多家单位联合推出的。据中国科协普及部部长程东红说,“大手拉小手”旨在把青少年的科技活动从课内引向课外。

  中科院植物园位于北京香山脚下。今天,无论是这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标本馆,还是温室、田间,都成了孩子们汲取科学营养的课堂。

  中国农科院附小六年级学生罗霄拿着自己亲手用干花做的书签兴奋不已,说:“长这么大,这是我自己动手做的第一个书签,而且还是用干花做的,我要夹到我最喜欢的书里!”

  植物园的科技人员为孩子们提供了每人一小塑料袋各色花、叶,一把镊子,一瓶胶水。孩子们根据材料自己创意,粘好后由科技人员帮助过塑,做成精美的书签。

  活动看似十分简单,但却是很多孩子在校内课堂上所学不到、做不到的。中国农科院附小教导主任程宁说:“课内科技活动与课外科技活动有着很大的不同:课内是普及,课外是加强。”她认为,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对学生讲爱科学,但却无法告诉学生怎么爱。今天的活动绝非是做个干花书签的问题,关键在于让孩子们真正感悟科技、熟悉科技、热爱科技。

  此间人士认为,与教育先进国家相比,中国青少年在课内学习的科技知识并不逊色,但实际科技能力却相去甚远。这是中国应试教育的缺陷,而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主旨就是将课外倡导的科技观念引入课内,并让青少年的科技活动从课内走向课外。

  本次旨在提高公众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科技活动周”期间,主办者特别推出了“大手拉小手”系列活动,其中包括:科学家进校园、青少年走进科学殿堂、科普图书进校园、科学家与青少年共话科学等十余项科技活动。程东红部长解释说:“大手拉小手”就是让科学家的大手拉起青少年的小手,科学从娃娃抓起。

  今天的开幕式上,中科院植物所的洪德元院士特地与孩子们见面。中国农科院附小六年级学生纪扬帆说:“我以前觉得院士离我特别远,今天与院士爷爷一起参加活动真是太高兴了。”

  对此,程东红认为,青少年参加科技活动更重要的意义是树立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通过与科学家接触,让他们学习科学家的使命感、事业心及伟大人格。同时,在模仿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青少年建立起来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妥协的态度将受益终生。

  其实,中国科协在早些时候便通过一些长线活动着力培养青少年的科技能力。他们先后向青少年开放了几十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孩子们自己选择科研课题,用一到两年时间进行专门观察、研究,并由知名科学家进行辅导。

  程东红认为,人们有一个认识误区,即科学研究是科学家的事,青少年只能做些简单的科普活动。其实,这种研究性学习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认知阶段,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课题进行研究。这是因为,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运用已知的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关键是用什么方法入手解决、分析并得出科学结论。

  而在教育先进国家则不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不仅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也下大气力培养孩子的科学能力、创造能力。比如美国,小学二年级学生便被要求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自己到图书馆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尽量全面的关于该人的资料,然后贴到纸版上展览,并在班内演讲。

  程东红说:“这就不难想像,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为什么在找工作推销自己时还脸红,为什么面对新工作经常不知所措。”

  因此,将科学活动从课内引向课外已不仅仅是科学层面的话题,而是一个提高民族综合素质的宏伟工程。

  据悉,本次“科技活动周”后,中国科协还将大力推进类似的活动,通过长线与短线活动的有机结合,将中国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推进一大步。

  (本报北京5月15日电)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社区|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