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5月17日 星期

   

杰出母亲和她们的孩子们

本报记者 谢湘

  孩子是母亲的“作品”,靠母亲用辛劳和心血绘就而成。

  新世纪的第一个“母亲节”,首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从自己的家庭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来到亿万公众面前。坐在她们中间听她们讲那过去的事情,你会发现,即使是杰出母亲,她们身上的动人之处,依旧还是那些与孩子相关的故事。

  当孩子面对贫困的家庭环境

  妈妈说:贫穷和残疾不是妈妈的过错,但是,妈妈一直在努力!

  两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从小只能扶着板凳在地上爬的赵定军,没有想到当她做母亲以后,一次摔跤竟使自己的残腿又断成了三截。长达十年的日子,每月只有几十元生活费的她,家里常常穷得连青菜都买不起。

  那天,6岁的女儿第一次参加学校的春游,赵定军倾其所有给孩子兜儿里装上了几块钱。可是晚上回家,孩子把钱又如数交了回来。

  她告诉妈妈,“老师也感到奇怪,我这样回答的:‘我们家和别人家不一样,我妈妈腿摔坏了,不能上班了,在我们家,一毛钱是钱,一分钱也是钱,所以,我一分钱也不能乱花。’”

  女儿的讲述,使赵定军半夜没有睡着觉。她为女儿的懂事感到欣慰,同时心里暗暗发誓:我要用行动告诉孩子,贫穷和残疾不是妈妈的过错,但是,妈妈一直在努力!

  为了让孩子从家庭贫穷、母亲残疾的阴影中看到奋斗的希望,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赵定军一直苦苦地奋斗着。

  她通过函授学习外语、法律,还尝试着创作散文、小说、童话、剧本……但由于种种原因,她一次次失败了。

  后来,她又选择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因腿脚不好挤公共汽车不方便,赵定军平时只有关起门来自学。到了考试的时候,她便让丈夫骑着家用小三轮车带上她和怀里抱着的孩子,一家三口同赴考场。

  在这样一个旷日持久、艰苦异常的长途跋涉中,架着拐杖的赵定军终于坚持走下来了!

  经过7年的自学考试,赵定军终于在她43岁的这一年,取得了大专文凭,与此同时,她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三月风》杂志社的一名编辑、记者。

  在女儿上大学的同时,她的长篇传记文学《妈妈的心有多高》正式出版了。这本书被数十家新闻媒体关注,一年之中,再版5次,她也因此成为中国作协的会员。

  女儿懂得妈妈。在一篇作文中,她自豪地写道:“我的妈妈就是一位你可以把她消灭,却永远不能把她打倒的人。我敬佩我的妈妈。”

  当孩子面临突如其来的灾难时

  妈妈说:为了将来,我们必须坚强地面对一切艰难困苦!

  2000年3月25日,是宁夏书画院画家沈利萍的生日。

  这天,她收到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那是18岁的儿子王嘉鹏自己写的一本书《撑起生命的蓝天———空难与我》。

  书的扉页上写着:谨以此书,献给在苦难中给我力量的我最慈爱的母亲。

  沈利萍双手把书紧紧地捧在心口,任激动的泪水自由流淌。

  她永远不会忘记那个黑色的日子。

  1993年7月27日,银川发生了一场特大空难,108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只有40个人生还。赶到医院的她,从医生手里接过来的是一张病危通知书和两张诊断书。丈夫双耳膜穿孔、脑震荡、胸、腰脊椎压缩性骨折。年仅12岁的儿子腰椎暴裂骨折、双下肢截瘫、头皮裂伤并脑挫裂伤、肠管及膀胱、肾脏、脾脏挫伤。医生断言,除非有奇迹发生,就是保住了孩子的生命,他一生也将在轮椅上度过。

  沈利萍一生的泪水就在这一刻几乎流尽了。

  怀着“一定要让儿子重新站起来!”的坚定信念,沈利萍带着嘉鹏来到北京中国康复中心博爱医院,走上长达5年的康复之路。她亲眼看到,难以忍受的伤痛把儿子折磨得骨瘦如柴,痛不欲生。脊椎损伤后带来的大小便失禁,时时刺激着孩子,使他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和抵触情绪。

  作为母亲,沈利萍知道,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比有一个健壮的体魄更为重要。她把儿子搂在怀里,郑重地说:“为了将来,我们必须坚强地面对一切艰难困苦!”

  为了帮助孩子尽快从心灵的阴影中走出来,沈利萍买来了胡里奥的歌带,不断地给儿子讲胡里奥怎样从正常到残疾,又从残疾到正常的特殊经历;买来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书和张海迪的书,还买来了一些在逆境中崛起的成功人士的传记,她每天坐在儿子的床头,把书中的内容一段段地读给孩子听。

  整整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嘉鹏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昔日的笑容重新回到了他的小脸上,他开始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治疗了。

  沈利萍做到了她认为应该给儿子做的一切。为了防止大小便失禁造成的感染,,她一次给儿子买了20多条秋裤,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将尿湿的裤子洗净熨干,两只手总是洗得又红又肿;为了给儿子补充营养,她经常买来骨头熬汤,仅沙锅就熬坏30多个;为了帮助儿子进行肢体强化训练,个子不高的她,一次次把儿子从轮椅上抱上抱下,一遍遍地陪伴儿子做运动练习。

  母爱创造了奇迹。三年后的一天,曾经被医生判为终身瘫痪的王嘉鹏,终于扔掉轮椅借助双拐站立在母亲的面前。母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用哭声庆祝这一胜利。

  空难前,嘉鹏刚刚结束了小学五年级的课程。几年的病痛折磨和大脑损伤,要想让孩子重返学校完成学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坚强的沈利萍还是不愿放弃。她买来学习软件,帮助儿子在病床上利用电脑学完了初中、高中的课程。后来,连儿子的英语水平也很快达到四级。

  1997年8月,挪威菲尤尔红十字挪迪克世界联合学院要在中国首次招收一名肢体残疾学生的招生简章被嘉鹏看到了。嘉鹏非常兴奋,连连说:“妈妈,你不知道这对我有多么重要!妈妈,我想上学。”经过几轮考试,嘉鹏脱颖而出。当考官问他:“你除了负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嘉鹏用英语自信地回答:“除了负重,你所能做到的,我全都能做到!”

  在第36届世界残疾人滑雪比赛中,嘉鹏以出色的成绩为中国获得两枚金牌。那一天,电话中传来他在滑雪场上的激动声音:“妈妈,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是为祖国升起的,也是为妈妈升起的!”

  当孩子处于特殊家庭的时候

  妈妈说:请相信我,我会把母爱送给你们

  天津SOS儿童村有许多特殊的家庭。

  那是由一位SOS妈妈和七八个孤儿组成的家。在这个家里,除了没有父亲和相互间没有血缘关系以外,其生活方式和自然的家庭完全一样。

  1988年3月,带着对儿童村事业的崇敬和向往,晋朝荣从北京来到天津SOS儿童村。

  晋朝荣所要担当的角色是一个职业妈妈。但她认为,自然母亲的天职———养育和教育子女,自己都应具有。在照顾好一大群孩子衣食住行的同时,还应该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掌握以后生存的本领。

  母亲的用心,孩子们有时往往并不理解。

  没多久,家里就发生了一场“母子大战”。那天,大男孩不肯用功学习,晋朝荣生气地对他说:“你必须好好学习,在这个家,你就得听我的,我是妈妈!”

  没想到,男孩的姐姐突然冲到她的面前,大声地喊道:“不用你管!你不是我们的妈妈!”

  顿时,晋朝荣尴尬得无地自容,真想跑回家抱着母亲大哭一场。

  冷静下来,她重新理了理思绪:这些孩子大多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离开了自己的家。在这种人为组成的特殊家庭里,感情是维系家庭的惟一纽带,也是家庭教育得以实施的保证。

  “请相信我,我会把母爱送给你们!”

  平时,在布置房间、添置衣物时,晋朝荣尽量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心愿,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家中得到了妈妈的关爱。

  有一次,家里15岁的男孩因耳病做手术。晋朝荣一直焦急地守候在手术室外。两小时后,孩子在护士的搀扶下走出来,一眼看到妈妈便委屈地哭起来:“妈妈,太疼了。”他看到,妈妈心疼的眼泪也掉了下来。这天夜里,妈妈没有回家,一直守护在他的床边。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逐渐和妈妈建立了感情。那个曾冲着妈妈喊叫的大女儿成了晋朝荣最好的帮手。每天放学,她总是早早赶回家来帮助妈妈做家务,照顾弟妹。

  在儿童村13年,晋朝荣先后抚养了15个孩子。

  按照儿童村的规定,孩子长大以后不对妈妈承担赡养的责任。但是,晋朝荣的孩子离开了儿童村,心里总是牵挂着他们的妈妈。每逢妈妈生日的这天,那就是家庭最盛大的节日,大孩子买来各种礼物,小孩子也自己动手给妈妈做贺卡。

  1997年,家中最小的儿子———8岁的小齐奇因木琴演奏取得优异的成绩,被国际SOS儿童村组织授予“海尔曼·格迈纳学院奖”,并赴奥地利参加颁奖仪式。

  在颁奖仪式上,国际儿童村主席库廷先生将证书和奖金送到齐奇手里并说道:“奖给你和你的妈妈。”

  这时全场掌声雷动,那一刻,晋朝荣的双眼浸满了泪水。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社区|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