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5月17日 星期

   

科技周观察
21世纪,科学教育怎么搞?

本报记者 江华

  今天,在京首发的中文版《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在中国科技界和教育界掀起波澜,首发式上引发出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21世纪,中国的科学教育怎么搞?

  《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是由中国科协所属的科学普及出版社翻译并出版的。据有关负责人称,中国科协特意将该书的出版发布安排在本次“科技活动周”期间,旨在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以推进科学教育在中国的进程。

  《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是美国著名的《“2061计划”丛书》中的核心著作,位居世界教育经典之列。目前,该丛书已被欧洲、南美、东南亚的许多国家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2061计划”是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于1985年启动的一项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工程。1985年,哈雷彗星飞临地球,再次飞临地球的时间是2061年。美国人希望,学子们能接受良好的科学教育,当哈雷彗星与人类再次见面时,世界的面貌已因科技而大变。同时,美国人认为,科学教育非一两年能够完成,需要付出漫长的时间,故名“2061计划”。

  “2061计划”向传统教育观念提出了重大挑战。美国科学促进会推进该计划的程序是:将科技界精英集合起来,共同讨论什么是全体公民应具的科学素养,再落实成具体的教育目标,然后开发改革工具,提供给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并帮助教育工作者用好工具。

  《“2061计划”丛书》便是教育改革的工具之一。“2061计划”最终的目标是,将全民科学素养目标与学习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尽管较美国晚了一步,但大洋彼岸的中国也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大意义。中国科协于1998年提出了一项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目标建议,并组织科技界、教育界专家正在商讨中。

  如今,世界各国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21世纪将是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竞争的实质是人才拥有量的竞争,是公民素质的竞争。于是,科学教育便被频频搬上各国政府的议事桌。

  传统教育方法面临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严峻挑战。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赵忠贤认为,如果一所科技大学没办好也许不会对未来产生巨大影响,但科学教育搞不好则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有人说,送给21世纪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赵院士讲了一件事:杨振宁博士在国内的航班上被机长认出,机长通过广播告知全体乘客:我们飞机上有一位名人———杨振宁先生!结果当即有几位年轻乘客问: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

  “如何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这是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给教育提出的新课题。我们的教育应该产生这样的结果: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像球迷对足球比赛一样。公众对科学家的熟悉虽不能像对歌星、球星一样,但也不能不知道杨振宁是谁!”

  今天的新书首发式上,许多知名人士为中国公众的科学素质深感忧虑。著名生物遗传学家、中科院院士吴认为:“中国面临的科学教育问题比美国严峻得多。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讲究传承,将老师的衣钵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势必造成学生的惟惟诺诺。但公众科学素质的要素之一便是敢于否定前人,否定已经存在的东西。所以,我们应该教育我们的学生‘骄傲自大’,敢于怀疑、敢于创造。”

  因此,科技界与教育界取得共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已成当务之急。“2061计划”之所以引起世界科技界、教育界乃至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就是因为它为科学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改革工具。如今,在美国及许多教育先进国家,《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已成为教师等教育工作者的案头必备书。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认为,出版《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这样的书籍,比耗资亿元开发一个项目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是根据科学发展特点,专门为教育者编辑的,一旦被教育者吸收,必将对科学普及、科学传播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报北京5月16日电)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社区|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