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5月25日 星期

   

报业杀来一匹大“黑马”
《京华时报》5月底创刊

金刚

  还有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京城都市报市场又将“杀”进一匹“黑马”———《京华时报》。该报是《人民日报》主管主办的、在北京地区发行的都市类日报。据说,这是《人民日报》探索市场规律,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有益尝试。

  将于5月28日创刊的《京华时报》,由于有着新闻资源丰富、后续资金充足的优势,被称作是北京报业的“新贵”。

  据该报社长吴海民称,《京华时报》在5月9日举行的广告推介会前后,一下子就吸引了1200万元的广告。报纸还没创刊,就已经引起了北京一些媒体的关注。北京几家报纸纷纷调整版面,如《北京晨报》将要扩版,并在《京华时报》创刊前搞全城大派送;《北京青年报》将于6月份改版,并调整广告价格等,都与《京华时报》的创刊不无关系。

  都市报兴起于90年代,受众主要是广大市民。由于其内容贴近市民的生活,更符合新闻的规律,所以很受欢迎。

  各地的都市报多数是由当地省(区、市)委机关报创办的,现在已成了当地党报的经济支柱。各地创办都市报的成功经验,引起了人民日报社的重视。吴海民说,就如何办好《京华时报》、报纸如何定位等问题,《人民日报》曾委托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北京、上海、武汉3个城市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进行了3个月,得出了一个结论,即北京报业市场发展空间很大,目前北京报业不发达,竞争不充分。尽管中央级大报创办地方都市报存在着对北京当地情况不太了解、在北京现有几家报纸基本完成市场分割的情况下,进入北京报业市场代价较大等不利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品牌优势不可低估。《人民日报》拥有驻各国和全国各地的记者站,还有自己的互联网站和子报子刊,可以说是个资源富矿。

  经过深入调研,《人民日报》决定创办《京华时报》,并将其作为报刊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吴海民称,《京华时报》在经营上引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京华时报》既是一个事业法人,又注册了一个企业法人,在经营上完全独立,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法律责任。

  《京华时报》企业化运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级别,用人采用全员劳动合同制。在《京华时报》,只要你有才华,就不必一年一年地熬资历。你可以毛遂自荐,经过公开演讲、群众测评、人力资源部门评估,如果报社多数员工认为你行,就可以破格提拔。在《京华时报》社,记者见到了吴海民最年轻的助手———副总经理兼广告中心主任崔斌。这位今年只有28岁的副总经理,来《京华时报》之前曾就职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从事广告业务。《京华时报》还有两个最年轻的部门负责人,只有25岁,都是通过竞聘的方式得到认可的。吴海民说,《京华时报》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发展、竞争的平台,使每一个有能力、有事业心的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报社高层领导年龄大都在33岁至38岁之间,而中层骨干和编辑、记者年龄多处于二十七八岁。

  不过,吴海民强调,并不是说,通过竞聘上岗的中层干部和编辑、记者从此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干下去了。《京华时报》实行了末位淘汰制。如果在工作期间,报社通过群众测评,认为哪个人能力不够,不适合现有岗位,马上就会将他换下来。他透露,报社目前已有中层干部被调换了岗位。

  报纸的成功在于人才。为了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京华时报》打破了工资分配上的铁饭碗,实行全新的工资机制:按岗定薪,岗变薪变;工效挂钩,干得多拿得多,干得少拿得少。

  对《京华时报》的未来,吴海民充满了信心。《京华时报》创刊为32版彩报,并逐步发展为48版以上,刊发市民最为关注的新闻,提供市民最为关心的资讯,荟萃市民最为欣赏的娱乐。报纸首发30万份,年内日均发行25万份,力争年年有大幅增长。

  《京华时报》究竟能不能在已被分割殆尽的北京报业市场立足并发展?网友HHH发表评论说:“对《京华时报》的担心也好,怀疑也好,害怕也好,都为时过早,咱们走着瞧。”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社区|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