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5月27日 星期

   

新闻观察
互联网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本报记者 江华

  ■本报北京5月26日电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创新?5月26日至28日,清华大学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联手,请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共同探讨这一新课题。

  无疑,互联网对青年的影响超过以往任何传播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一项网上调查,中国互联网用户中,18-30岁的年轻人占85.98%,而上网人群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4.67%。仅据清华大学的一项抽样调查,大学生上网率高达88%。

  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顾海良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方法,必须针对网络的特点进行创新,否则将丢失阵地。

  在1999年前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校园之时,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了“堵”和“封”的办法,但结果可想而知。1999年底,韩国一家电视台在复旦大学拍摄了该台男记者与男大学生做同性别间的游戏画面。但该则新闻被移植到网上则变成韩国男记者与中国女大学生做该项游戏,于是在一些高校的校园网站上引起舆论大哗。

  对此,复旦大学校团委及宣传部门既没有网上“封杀”,也没有行政命令,而是采取疏导的办法,以网民身份在网上澄清事实,使事态迅速平息。

  此间舆论认为,这一标志性事件是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对互联网由“堵”到“疏”,从被动变主动的开始。

  许多专家学者呼吁,探索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路乃当务之急。

  2000年起,中国许多高校对此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清华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高校相继开通“红色网站”,主要面对学生党员和党支部,在网上进行理论学习和知识传播。而很快,这些网站便自觉融入教学、科研等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次飞跃。

  但目前,这些“红色网站”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与会者认为,由于资金、人员等因素的限制,要使这些网站成为宣传马列主义的新课堂,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尚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最近,教育部提出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用原来的教育方法“剪裁”互联网注定要失败,如果将网络教育理解肤浅,便会导致仅将教材、教案搬到网上的尴尬,所以必须掌握网络时代的特点,因特点施教;目前严重缺乏熟悉互联网特点、掌握互联网技术的教育队伍,必须尽快建立;加强网络内在约束机制建设和外部教育环境建设。

  关于具体办法,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胡钰认为,必须在高校构筑强大的思想阵地网站,唱响主旋律,同时必须重视校园网站的舆论引导,不能任其成为大学校园中的网络时代“旧式茶馆”,更不能成为“电子大字报”的张贴地。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社区|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