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6月2日 星期

   

树立远大理想 敢于攻破难关

中科院院士 王元

  去年到圆明园学院给同学们做科学方面的讲座,同学们意气风发、刻苦求知的面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张张年轻的脸庞,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在求知路上的风风雨雨。

  以下的这段文字就是在我成长中的一段难忘经历,我把它写出来,希望对北京圆明园学院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95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写信给大数学家欧拉,提出了猜想,即每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即“1+1”。200多年来,这一问题吸引了世界各国很多优秀数学家来研究它。

  作为华罗庚学生的我是一个22岁的青年,研究这样难的问题,能行吗?但强烈的爱国心使我毅然向这一难题进攻。从1920年开始的有关文献,不管是英文、俄文、德文、意大利文,能找到的,我都查了出来。然后,认真分析其中的思路及可能存在的欠缺之处。有一次,听说有一批俄文版旧书到了王府井科学院图书馆,刚开始办公,我就进了图书馆,管理员很支持我,让我从未登记的书中找到了布赫夕塔布的文章。于是,我就埋头抄起来,中午吃两个火烧再接着干。两天终于抄完了。就这样,一连苦干了两年。

  在1955年,我证明了“3+4”,这就第一次打破了布赫夕塔布在1940年的记录“4+4”。以后,我把我用的方法加以改进,证明了更强的“3+3”与“2+3”,并于1958年全文发表了我的成果“2+3”。这一成果很快得到国际公认。

  1958年,华老师又提出用代数数论来研究多重积分近似计算。他要我跟他一起去尝试。这时,我过去熟悉的知识与经验基本上都用不上了,而需要很多我不懂的数论知识。当时,我连最简单的连分数也不掌握,这就意味着一切都要另起炉灶了。怎么办?是沿着已经熟悉的老路走,还是趁自己年轻时,另辟新路呢?我毅然选择了后面这条更为艰险的道路。这个课题,除需要很多数学知识外,还需要计算机知识。不懂,我就从头一点点地学,一点点地将问题的研究逐步深入下去。1959年,我们先得出二重积分近似计算公式。1965年形成了我们自己近似计算高维重积分的方法———华王方法。

  回顾30年走过的道路,我深深感到,老师的引导和鼓励是道路中的灯盏,它使我总是充满信念,再黑的路也能看到光明;同时,自身的严格要求、踏实苦干也为我提供了绵绵不绝的动力。此二者不可或缺,敦促我思考、奋斗到今天。

  圆明园学院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没有北大清华那样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但是,我了解到,圆明园学院各专业的教师均聘请著名高等院校的教师担任,其中多数都是有经验的教师,他们完全有能力指导同学们的学业。同时,在国家图书馆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凡是圆明园学院的同学都可以在国家图书馆办理图书借阅证,具有查阅资料的优越条件。我深深地为同学们能在这样的条件下成才感到高兴。当然,光是拥有这些是不够的,同学们还要坚定成才的信念,付出不懈的努力。

  最后,我想对北京圆明园学院那些正在用汗水浇灌理想的同学们说:“你们可以成才。”这不是一种可能,这是可以预见的未来。

  (这是王元写给北京圆明园学院同学们的一封信 本报略有删节)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社区|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