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6月11日 星期

   

“一大”会址,灿烂华章第一页

本报记者 严桦

  建党80周年前夕,我再次来到上海兴业路76号———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寻觅先驱者的足迹及珍藏在这里的一段伟大历史。

  现在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规模比原来大了许多。新扩建的纪念馆沿用20年代上海典型的石库门民居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馆址的一侧,有一片围起来的工地,据说是正在开挖的“南湖”景区,不久,庄重的“一大”会址、秀美的南湖、模拟的红船,都会聚集在上海这片光荣而又流光溢彩的土地上。

  1921年7月23日至30日,中共党史灿烂华章就是在这里打开了第一页。在一层的一间18平方米的客厅里,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们举行了6次秘密会议,讨论建立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一张普通的餐桌上,记录下照耀中国革命80年历程的第一个党的宣言、第一次决议……二楼新辟出的蜡像室,再现了“一大”会议召开的场景,15名出席会议的代表(两个共产国际代表)围桌而坐,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包惠僧、刘仁静、张国焘……站在他们身旁,人们似乎忘记了这些英才早已仙逝,屏住呼吸,放轻脚步,生怕一点响动惊扰了会议室里人间伟业的谋划和讨论。

  “旁听”了“一大”会议,参观者们又悄然步入隔壁《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展厅中。辛亥革命时期黄兴使用的指挥刀、李大钊使用的英文打字机、1920年9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都是原件,以前因纪念馆旧址面积狭小不得不长期存放在库房中。董必武当年为“一大”会址纪念馆题词时,写下了这样两句话:“作始也简,将毕也钜”。作为中国革命的“作始”者,我们党在艰难曲折中为中华民族创下了旷古基业,却给自己留下了最简朴的纪念。

  80年革命征途风雨沧桑,80年中华大地旧貌换新颜。推开纪念馆的窗页,今日上海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人惊叹不已,特别是上海浦东十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成了上海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成了新上海的标志和象征。新近建成的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主题是“城市人、环境和发展”,馆内大量采用高科技手段,全面展示上海2020年城市未来蓝图。600多平方米的巨大模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市区城市规划模型,获得了两项吉尼斯之最。

  承接着共和国基业的后人,没有忘记他们的先辈。1996年上海市委批准了8个部门要求扩建“一大”纪念馆旧址的报告。消息一经披露,亲自上门捐款的竟多达45629人。让“一大“会址在上海最繁华的寸土寸金之地永远闪光,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建国50周年,扩建和修葺一新的“一大”会址纪念馆重新开放。新建筑在原址西侧,占地面积715平方米,建筑面积有2316平方米,300多平方米的门厅、2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满足了参观者的各种需要。二楼450平方米的展厅,现在展出的文物有250多件,大部分是首次与观众见面,更具有直观性和历史感染力。

  新的“一大”会址,成了同时开向现代和历史的两个窗口。人们从兴业路76号走向现代化的大都市上海,如同穿越了一条时间隧道,目睹历史的变迁。

  在会址周围,一个香港老板投资买下了所有石库门风格的建筑,进行文化旅游开发,一个集文化、娱乐、餐饮、酒吧、展馆的“新天地”已成规模。在具有老上海石库门风格的“新天地”展示厅里,回转精致的楼梯,小巧玲珑的厅堂成了模特们的T型舞台,别开生面的绘画沙龙里专家与爱好者们谈兴正浓,细雨润过的小巷里迷散出咖啡的醇香,巴西咖啡馆、意大利酒吧、欧洲美食在这里生意都红红火火。传统建筑风格包装和演绎下的现代的生活生机勃勃。

  人们从这里了解了过去,读懂了写在中国大地上改革开放的辉煌历史。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社区|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