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6月13日 星期

   

经济时评
银行兜着“亏损”走

鲁宁

  上周,央行要“严打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新闻十分抢眼。当下,各地都在整治经济秩序,对于央行,这是一个机会。

  从报纸上公布的材料来看,被逃废的金融债务的合法债权人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央行出面“严打”,意在维护受其行政管辖的各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益。在现实的国情下,要讨回(追缴)被逃废的贷款本息,依靠各商业银行单打独斗是不可能的。思来想去,也只有央行出面,才些许有点儿分量。

  然而,央行的对手(赖账人和为他们撑腰的地方利益主体)也不是省油的灯。堂堂国有商业银行的本息,靠贷款买房、助学、支付大病医疗费的老百姓肯定不敢逃废;而多数负债的民营企业也不敢那样干,没有“后台”,保不准就叫你倾家荡产;有胆量逃废银行债务的主儿,往往是得到地方支持的国有企业。央行公开披露的材料说,在“工、农、中、建、交”五家银行的逃废企业黑名单中,国有企业占到总数的近7成,共计逃废贷款本息1273亿元人民币。

  企业是国有的,银行也是国有的。这就使央行“严打”的外部条件变得十分脆弱。央行即便铁了心,“严打”的实际效果估计也不会太乐观。当然,“严打”的威慑作用还是有的。

  国内的社会法人,但凡做违法的事,总要寻机会找理由。国企逃废银行债务,国企的改制就是机会之一。由于国企改制是刚性的,是大局,是既定方针,因此,本着“局部让位于全局”的原则———逃废部分银行债务,在某些地方势力看来是理直气壮、无所顾忌的事情。

  在实际操作层面,既要使国企改制按期完成,又要使国有资产(包括银行的债权)不在改制中流失,是一对两难的矛盾。理论上,两者可以统一且必须统一。而在实践层面,却很难具备操作性。

  此言有何论据?有!地方上的改制,通常是“被动进行时”。经历了多年折腾,企业已被“掏空”,除了地皮、机器、厂房和在册职工,剩下的往往是一大堆债务。残局由谁来收拾?通常的做法还得找经营者本人或整个经营班子。此时,没有一定的“优惠”,经营者不可能再上“套”。讨价还价最终以“新官”不理“旧账”为条件,“旧账”要包括银行的贷款本息。对银行的“旧账”,地方上不必承担实际损失。至于道义上,各地都这么干,法不责众。而银行则惨了———只得兜着“亏损”走。

  国有银行被逃废的贷款本息,是整个国有银行系统“坏账”的一部分。巨额“坏账”的出现,可以找出许多客观原因。但根本一条是现行金融运作体制的僵化。正是体制的巨大“漏洞”,才造成了巨额的“坏账”。眼下,央行的“严打”当然是必要的,可更要紧的是抓紧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只有改革才能真正堵住“漏洞”。

  不知人们是否注意到,同样作为银行,非国有的商业银行却没有遭遇大范围逃废贷款本息的尴尬,为什么?皆因银行自身的运作机制不同也!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社区|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