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6月16日 星期

   

为青年提供差异性服务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谈“你心目中的团委”调查

本报记者 万兴亚

  6月14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青年问题研究专家陆士桢教授看了石家庄市5所高校的调查后亮出自己的观点:“如今,高校共青团工作要引起更多大学生的注意和参与,必须改变单一的工作方式,贴近青年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为他们提供差异性服务。”

  陆士桢说,改革开放以来,在校大学生的整体状况发生很大变化,比如,他们注重实际,看重实用;他们厌恶说大话,讲空话;他们不看你怎么说,主要看你如何做;他们不仅看你怎么做,更要看你做的实际效果如何。

  陆士桢认为,具体到大学生与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关系,正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的,大学生中的绝大多数希望参与团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但同时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参与又是有限的。他们参与不是因为团组织能给他们带来什么荣誉,而是期望能给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近半数被访大学生希望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因为这项活动与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高度锲合,实实在在,无论是去敬老院为老人服务一个小时,还是去公园拣拾一片垃圾,都能满足大学生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参与感和自我实现感。

  陆士桢说:“共青团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大学生成长需求的差异性,换言之,也就是多样性。比如,有的大学生政治兴趣十分浓厚,有的只对计算机操作等实用技术着迷。”

  她认为,这种局面的形成与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及生活的多样化密切相关。比如,如今信息资讯十分丰富,而且获得这些信息资讯的途径和手段也很多。她说:“像80年代初萨特和尼采席卷校园那样的情况,今后可能决不会再出现了。”

  如今,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领域提倡“个性化服务”。陆士桢希望将这个概念移植到共青团工作中。她说:“当前,我国高校共青团工作要紧密联系这种变化,根据大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供能满足他们需要的多样化的服务,也就是差异性服务。

  陆士桢向高校团组织推荐目前部分高校团组织试用的“项目化管理”,即由学生自己来设计项目,报团组织批准,并提供指导和部分活动经费。

  陆士桢认为,学生自己选择、设计项目,自己策划、拿方案,自己运作、实施,活动的针对性自然就有了,参与的积极性也有了,团组织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组织者热心、参与者不操心、他人不关心”的尴尬处境。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社区|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