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6月20日 星期

   

青年共产党员风采录
小王书记纪事

本报记者 刘畅

  15年前,王强到中关村街道报到的时候,还不满20岁。虽说是从事农贸市场的管理工作,但一说话就脸红,被领导认为“心肠软”。“心肠软”的王强在工作中不断成熟,加上脾气好、爱唱歌,1993年他被年轻人推上团委书记的岗位。

  中关村知识分子多,外来人员多,王强对此提出了“服务为先导”,号召青年为知识分子服务。

  为了凝聚青年人的心,团委首先成立了“外来团员青年组织”,评选“优秀外来团员摊位”。最绝的是,每年给外来青年照一次相,把他们卖肉、卖菜的工作镜头寄给远在外地的父母,并且以“团”的名义向家长写一封信汇报。“五四”期间,团委还组织外来团员青年开展各种联谊活动。

  中关村地区仅两院院士就有121位。王强发现,许多科学家年事已高,儿女在国外,成为引人关注的“空巢家庭”。于是,王强和青年们一起,为老院士们安装“共青团救护门铃”,一旦院士们有什么需要,随时可以在自己的床头按铃,叫来附近的志愿者。为了排遣老人精神的寂寞,团委还组织周边大学的学生,定期陪护老人,为老院士、老科研人员整理资料、收拾房间。

  在王强的带领下,中关村的青年活动如火如荼。假日里,他们组织假日小队,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还成立“青少年事务管理委员会”,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团组织,在社区建立“共青团流动图书馆”,为孩子们送书……

  中关村街道团委的名字,像插上了翅膀,飞向全国。他们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文明社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王强也成为全国优秀团干部。

  2000年3月,海淀区组建马连洼街道办事处,王强被任命为这个街道的党工委副书记。

  还是没忘“团的传统”,王强协助主要领导抓“凝聚工程”。新建的马连洼街道办事处,61名工作人员是从12个街道、乡镇抽调来的。领导班子经常买来蛋糕、长寿面,为生日相近的同志过“集体生日”。同时,设立“党员谈心室”,“职工谈心室”,为内部沟通创造良好条件。

  马连洼属“半城半乡”。过去,这里归属于两个乡、两个办事处,4个“婆婆”共同管辖。新办事处成立了,老百姓还不知道他们的门朝哪儿开。于是,马连洼开始了自己的“形象工程”:王强主持开办了“马连洼街讯”,介绍马连洼的工作,又在主要领导的支持下,设立了机关“咨询台”,办起了“马连洼街道百姓服务热线”,随时听取百姓的咨询和投诉。

  今年不到35岁的小王书记,逐渐得到领导和社区群众的信任。他的目标是,成立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再建一个“非公企业青少年俱乐部”,让马连洼的党建、团建“风风火火”起来。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社区|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