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2001年6月21日 星期

   

经济时评
如此“爱县意识”

鲁宁

  6月20日的《人民日报》上有则报道挺有趣:安徽省舒城县提倡“本地官喝本地酒”。

  事情的原委是,本地酒的质量、口感均不佳,本县的干部老爱喝外地的酒。于是,县领导就在大会上批评:“当前,有的下村、下企业的干部仍然不喝本地酒,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要尽快改变。”

  尽人皆知,公仆下村、下企业不允许公款喝酒,否则就不配作“三个代表”的代表。可这条严肃的党纪、政规在舒城被曲解了。在县领导眼里,下村、下企业的干部喝酒是可以的,不可以的只是“不喝本地酒”。

  是非被颠倒,谬误成真理。这事儿还得从近5年间舒城县反复倡导、着力培育的“爱县意识”讲起:

  这些年,当地所产的“地方名优产品”(如白酒、啤酒、水泥、化肥之类),因质次价高而无人问津,弄得企业亏损、财政减收,县领导急火攻心,决定增强全县人民的“爱县意识”,让优先使用和保护地方名优产品由政府倡议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增强“爱县意识”当然不能光说不做。于是,县政府专门组建“商品流通秩序整顿办公室”,专门行使提高县属企业产品在本县市场占有率的政府“职能”。各乡镇纷纷背上本地产品的销售任务,官员的政绩还得与销售业绩挂钩。无奈之下,乡镇政府转眼间成了“商府”,基层干部成了“商人”。

  假如从倡导县域文化、致力于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舒城着力培育本县官员与百姓的爱县意识,倒也无可厚非。可折腾了半天,当地所倡导的是变了味的“爱县意识”。甭管其出发点如何值得“同情”,也不论这个县的领导心有苦衷,这样的“爱县意识”只能起到限制竞争、保护落后的作用———使地方经济割据制度化。

  在市场竞争中,保护落后只有输家,没有赢家!于企业,等于把内部的种种体制弊端掩盖起来,使企业捂着烂。拿当地龙舒酒厂为例,保护5年,“窟窿”愈来愈大,去年一年就亏损4400万元。于百姓,无端增加利益损害。买一包地产化肥,农民就得多掏7元钱。于政府本身,则透支信用和道义成本。其实际效果与“保收入、保稳定”的初衷南辕北辙。

  不过,断言此类做法满盘皆输倒也不尽然。至少“保护”能让那些个亏损累累的县属企业苟延残喘,不至于在本届政府官员的任上倒灶。

  舒城的事儿不在于它的典型性,而在于它的普遍性。越是欠发达地区,越是惧怕市场化改革,越不肯改革,政府、企业、百姓就越受穷。然而,舒城乃至类似于舒城的地方,不可能永远成为“世外桃源”。

  直到今天,面对全国性的经济“严打”,舒城依然摆出一副“天高皇帝远”的做派,让人们看到了市场化改革的薄弱点,同时,也让人们看清了市场化改革新的着力点。类似于舒城之地,赶快让企业转制,或许还能放企业一条生路。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社区|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