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22日

星期

   

电脑派位 想说爱你不容易

刘淑芳

  电脑派位使九年制义务教育变了味儿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可近几年小学升初中甚至幼儿园升小学,为了孩子能上重点校,家长必须大把花银子,几万十几万地往外掏也不新鲜。是否家长个个都是大款,钱多得没地方花愿意“烧”着玩儿?当然不是。原因之一是条件好的重点校稀缺,难以人人有份;其二是小学升初中废除了考试,没了分数做录取标准,代之以“模糊式”的电脑派位与“推荐制”,这就为愈演愈烈的择校大战埋下了伏笔。家长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权的用权、有钱的用钱,权和钱就成了进“重点”的敲门砖。苦就苦了没权少钱的平头百姓的孩子们,管你优秀不优秀,只能由电脑“一勺儿烩”。这样社会分配的不公,又直接扩大到“初招”工作的领域,失去了公平、公正,难道这还不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现在,由于国情所限,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极不平衡,那些以天价收费的学校,以高薪聘名师,教学设备一流,升学率自然遥遥领先。人们越是趋之若鹜,学校越是财源滚滚,周而复始,重点校进入“富循环”。前几天某报出现这样的大标题:“今年小学升初中家长‘烧钱’择校大比拼”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烧钱”择校早已不是什么新事物,从实行电脑派位时起家长就“烧钱”不止,义务教育也就逐渐变了味儿。

  人们清楚,敢于一掷万金去择校的,并非都是大款,原因何在?只因普通校尤其是薄弱校,各方面的条件都与重点校相差甚远,完全是“第三世界”,虽然政府也有一定投入,但终因基础不同且僧多粥少而导致苦乐不均。这样,学校留不住优秀教师,好学生也不敢去,升学率成了“受冷的水银柱儿”,恶性循环的结果只能陷入“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境地,家长宁可花钱择校,也不愿和它沾边儿。由此不难看出,电脑派位加剧了校际的两极分化、形成了重点校不“义务”,而实行“义务教育”的普通学校又受冷落这样一个怪圈。

  人们更清楚,如果自己的孩子被电脑“大拨儿轰”,就可能考不上好高中,更谈不上进大学。现在大本生已经“满街流”,招工面试人家张口就要研究生,孩子进不了重点中学无异于断送前程。没办法,家长只好咬牙跺脚勒腰带,借钱也要参加“烧钱”择校大比拼。如果恢复升学考试以分数为标准,给孩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成绩优秀者进重点校,哪个家长愿意把血汗钱“烧”着玩儿?有的报纸在讨论,“择校”的症结到底在哪里,其实这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废除了考试,没了升学标准,重点校又供不应求,电脑派位欠科学,实施中难免有“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之嫌,你说,不“烧钱”择校又有什么辙?

  电脑派位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

  实行电脑派位的初衷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去年1月教育部门再次强调这一点。那么孩子们的负担是轻了还是更重了,且以事实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如今的孩子为拿到进“重点”的“入场券”,几乎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拼搏,话还说不利索,就得跟着家长城南城北地去学钢琴学舞蹈,为升重点小学做准备。小学生除了玩儿命读书拿“三好”,还得四处奔波去读英语、数学奥校。他们要尽量多学几门特长、参加各种大赛、多得几份全国奖、全市奖的荣誉证书,以充当进“重点”的筹码,弄好了能给爹妈省两万!一到双休日,孩子比上学还忙,上午东城,下午西城,拜名师、去补校,累得晕晕乎乎。成人都有双休日,可孩子们一周却要连轴转七天,有时还得加夜班,难怪有的孩子骑车上学撞在树上,坐车又有时坐过了站,原来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家长心疼也没办法,还得狠心鼓励孩子继续苦干。

  孩子累,家长也不轻松,除了早晚接送孩子去“赶场”,各类补习班收费也是水涨船高,而且还流行“长二捆”,单学一科不行。一个孩子如请三个家教,一个月需千元左右。相对而言,考试比电脑派位公平得多,分数是个“硬指标”。虽然考试也有少数人走后门,但绝大多数孩子可以凭本事进重点校而无须父母去“烧钱”。

  电脑派位容易滋生腐败

  因为现实中的“重点校”凤毛麟角,想让孩子挤进“重点”,必然出现拉关系找路子的狂潮,从而“初招”工作腐败丛生也就不足为怪了。

  由于实行电脑派位与推荐相结合,被“推荐”无疑是一条进“重点”的捷径,一部分有“远见卓识”的家长早早就和班主任“拜了把子”,于是孩子年年都“三好”,有时同学通不过,评选会就开成“马拉松”,何时“全体通过”,何时鸣金收兵。因为一班只能推荐两三名,有的“偷梁换柱”,有的暗地里搞金钱竞争,这些虽属个别,但在腐蚀教师队伍方面却极有能量。

  多数家长攥着“香火费”积极奔走,寻找各种实权人物,搞得“有关部门”的各级领导“比较忙”。还有的家长拐弯抹角找到“重点校”领导,月下叩门“实话实说”,再“表示一点意思”,此法“命中率”也比较高。也许人们还记得,侵吞巨额账外资金的抚顺六中校长叶烈一伙,面对来路不明的赃款,叶烈说记不清谁给的了,反正都是家长给的。铁一样的事实无情地证明了招生工作中的腐败,现在谁能说得清,现实中究竟有多少“叶烈”式的人物?

  综上所述,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招生工作的“天平”倾斜?光明正大的“初招”考试,怎么变成了见不得人的暗箱操作?“烧钱大比拼”的结果又使哪些人哭哪些人笑?什么原因使一部分“义务教育”成了空头支票?“电脑派位”又是为了什么?这些事关千家万户的问题如何解决,人们将拭目以待。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