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24日

星期

   

青年共产党员风采录
曲浩:荒凉沙漠写人生

本报记者 郝磊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黄沙漫漫。沙漠公路犹如一把黑色利剑切开了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里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一座红色大门横跨在沙漠公路,大门的两旁就书写着这副对联。

  坐在飞驰的车上,尽管已经无数次看到这副对联,但曲浩每一次心里仍会禁不住泛起一丝豪情、一抹温暖。

  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为“进去出不来”。几个世纪以来,这片中国最大的沙漠被人称为“死亡之海”。这里夏季地表最高温度达74摄氏度,冬季寒冷,温度最低至零下32摄氏度。一年四季,沙暴频繁,6个月都处在风季。然而,就在这片生命禁区,生活着一批年轻人,鲜活的生命打破了沙漠的亘古荒凉。

  这批年轻人有一个集体,名字叫“中国石油塔里木分公司塔中作业区”,曲浩就是这个集体的领头人、塔中作业区经理。

  塔中作业区1996年建成投产,至今累积产油800多万吨,创造销售收入80多亿元,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授予“高效开发油田”称号。如今,在这片沙漠腹地,已经形成了年产200万吨的产能,而实现这个产能的塔中作业区仅有87名职工。这是难以想象的,因为国内同类规模的采油厂至少也有上千人。

  从库尔勒市出发,汽车跑了5个多小时,沙海中突然出现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场区。走进塔中作业区公寓,空调冷风迎面扑来,将6月沙漠的骄阳酷暑挡在了室外。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在沙漠腹地的这栋建筑里,竟然绿意盎然,金鱼自在地畅游于大厅中的喷水池里。

  “‘以人为本’是塔中作业区管理的出发点。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发挥人的最大能动性莫过于对人的尊重。”曲浩说,为此,塔中不仅在营造最好的工作硬件环境,更在软环境上下了大功夫。

  1992年,曲浩从承德石油专科学校毕业,主动报名来到了塔里木参加石油会战。当时,塔里木石油勘探刚刚起步。曲浩告诉记者,尽管对新疆条件艰苦做了思想准备,但一到塔里木还是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报道后的第一天晚上,他给恋人写了封信,反复一个意思就是别到新疆来,太苦了,他要想办法离开塔里木。然而,一个月后,他在给恋人的信中却不再提要走,而是每天工作内容的汇报。

  “刚来没接触工作时,看到的只是恶劣的自然环境,但一工作,却意识到这里有最尖端的技术。”曲浩说,当时他被分派到轮南油田,搞油田自动化设计,成天与外国专家一起,边学边干,接触的都是以前听过的前沿技术。

  曲浩抓住了机会,一年下来,脱颖而出,成了技术骨干。这时,他央求单位领导把同是石油大学毕业的恋人也接到了塔里木。1994年,塔中作业区开始筹建,作为搞油田自动化的专家,曲浩被专门抽调,参与建设。接下来的几年,曲浩不仅参加了塔中每一口油井设计施工,而且同其他专家编写了专门教材,对准备在塔中工作的每一名职工进行了培训。

  塔中作业区87名职工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60%以上,职工平均年龄不足27岁。曲浩和他带领的班子选择了一套公开民主的管理模式。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岗位,每个职工都知道单位里的每一元钱是怎么分配的,并且知道为什么这么分。

  “先生产、后生活是老一辈艰苦奋斗崇高精神的体现。而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做的是生产生活同步抓,但同时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这就要求提高管理技术水平,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曲浩说,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塔中今天生产一吨油的成本是47元钱,这在全国油田中产油成本最低。

  塔中作业区因工作成绩显赫,赢得了很多荣誉:全国先进青年文明号典型、中国石油系统的先进集体等等。

  提起这些成绩,曲浩流露着一种骄傲:“塔克拉玛干沙漠最荒凉,但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先进:世界最尖端的采油技术,最出色的成才环境。在这里工作需要的是职业态度,只要认真负责,就有成才的机会。我们尊重个人理想,塔中选取的是个人理想实现过程中的职业操守。”

  “能管理好塔中这样的高技术油田,就站到了世界采油技术管理的最高点。”今天的曲浩,信心十足。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