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9日

星期

   

域外传真
里海之滨有座“中国城”(上)

本报驻外高加索记者 关健斌

  土库曼斯坦位于里海东岸,国土面积约49万平方公里,但其约80%的领土被卡拉库姆大沙漠覆盖。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就是经过土库曼斯坦通向欧洲的。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曾到达大宛国,也就是今天的土库曼斯坦。作为驻外高加索的记者,我同时还负责环里海地区的报道,这自然包括对土库曼斯坦的报道了。

  从巴库乘德国汉沙航空公司的班机只需一小时便可抵达土库曼斯坦的首都阿什哈巴德市。阿什哈巴德市没我想象的那么“土气”,也没有我想象的那样“荒凉”,市里有酷似美国白宫的总统府,有可容纳几万人的体育场。整个城市给人的感觉是正在建设中的城市,有人说这里像深圳开发初期,随处可见工地的忙碌、随处可听开工的声音。然而,此次土库曼之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里海之滨的“中国城”———库图尔遮别油田中国修井公司驻地。

  库图尔遮别油田,离最近的城市涅比达克市80公里,距离土库曼首都阿什哈巴德市520公里。不管从什么意义上讲,用“处女地”这3个字来形容这个地方还是满合适的。沙漠,是里海海水退去以后由海底形成的新沙漠;油气田虽然有一段开发的历史,但是还是给人以年轻的感觉,尤其是当一群生龙活虎的中国小伙子们出现在这里的时候,你甚至不相信这里是沙漠腹地。

  从阿什哈巴德市出发,沿着吉别达克山脉和卡拉库姆运河向里海方向,我便开始了这次土库曼的西部行。中国汉代的使者甘英,欧洲中世纪的旅行家马可波罗,都曾从这条古道上走过。经过了5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到达了“石油城”涅比达克,看到那城市主街最西端的巨大石雕,那骆驼伸长脖子迎风东行,那骆驼上的远行者艰苦跋涉,我不能不被感动!

  “中国城”坐落在一片盐碱地上。其占地不算太大,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办公区。每天早上,太阳从正对着“城门”的方向升起,晚上又披着彩霞落入里海。在这里,我发现了“城里”有几十个大轮胎整齐的摆放在四周,它们身裹绿袄,系着红腰带,胖乎乎的,十分可爱,轮胎里的花儿、草儿、和小树都长得那么生机勃勃。房子墙角下生长着郁郁葱葱的竹子、向日葵和玉米、大豆等十几种绿色植物,这是小伙子们在闲暇时精心培植的。它们的存在为这不毛之地平添了一丝生命的色彩。“中国城”里有娱乐室、健身房、食堂、浴室等设施。这里有闭路电视,工人们能够收看到8套中国电视节目。这里有自己的广播站,每天早、中、晚3次按时广播中国歌曲。这里的“市民”也别具特色:有中国人、土库曼人、哈萨克人、俄罗斯人、达吉斯坦人等,有行政人员、财经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外交人员等,但这里“市民”的主体是中国的石油工人。

  “中国城”是库图尔遮别油田中国修井公司驻地,在这里有中土双边经贸合作的最大项目———“老井挖潜”、“修井防砂”。4年来,中国胜利修井公司利用公司自己研制的“PS防砂技术”已为土方修井180余口,为国家创汇几千万美元,同时中国的石油工人用自己的行为也祖国争了气、争了光。1998年9月,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访华期间,在与江主席谈及该合作项目时不无感慨地说:“中国修复油井的技术高于其他国家。经过西方专家进行综合评估,中方的修井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土库曼政府愿继续扩大双方的合作。”去年7月,江泽民主席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尼亚佐夫再次对此合作项目给予高度评价,并就中土双方在石油天然气领域扩大合作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