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5日

星期

   

7•14清晨:京城狂欢未退潮

本报记者 陈娉舒

  ■本报北京7月14日电

  如果没有亲历13日深夜至14日凌晨北京大街上排山倒海般的狂欢潮,就很难更深体会奥运会落户北京带给北京人的那种巨大幸福。在经历7·13晚获胜瞬间的狂喜后,14日凌晨,无数北京人继续无眠。

  14日零时左右,一些居民小区已停车入位的私家车,在浓浓夜色中纷纷出动,兴高采烈的人们拖家带口,奔向各处。

  在二、三环路上,欢乐的人们成群结队地奔到人行天桥上,与桥下过往的车辆遥相致意,欢呼声此起彼伏。凌晨1时半,记者在安外大街上看到,抑制不住欢乐的人们自发“游行”,数百人一度堵住了马路主干道,车辆排队数十米。

  从北京东面的酒吧一条街到西三环公主坟,处处皆是人车混杂,水泄不通。子夜过后,仍有无数北京人涌向天安门广场,准备看升旗。十里长街,西去的车流从建国门开始就无法前行,很多人只能下车徒步前往广场。激动的人群中,平日稳重矜持的绅士禁不住“忘形”地“抢”走路旁小姑娘手中的小红旗。数十万人在广场度过终生难忘的一夜。

  凌晨3时,东四南大街上,24小时营业餐馆生意火爆。三五成群的食客们,经历一夜的兴奋,不甘心安坐室内,干脆将饭桌搬到了马路边,谈的话题还是“申奥”。他们身边,不时有插红旗、吹喇叭的车辆呼啸而过。

  凌晨4时多,长安街上依旧车流成河。从东方广场开始,东西双向车道拥堵不堪,但丝毫不见往日里急躁的情绪和“京骂”。在这个特别的清晨,堵车似乎也成了一种乐趣。平日交通管制禁忌很多的长安街,此刻几成人与车尽情狂欢的舞台:

  素不相识的人们彼此以近乎疯狂的鸣车喇叭、频频挥手互相致意。所有车辆都调动起一切可能的设备功能,来表达开车人的喜悦———将纸红旗包裹在前后雨刷上,调至自动,所有“红装”打扮的雨刷随即不停地左右摇曳,煞是有趣;将车里音响调至最大,开车人再故意左右急速打轮,故做“开车不稳”险状。许多5人座的车子,里里外外足足塞了十来人,坐车窗趴车顶的,犹如表演驾车杂技;不少年轻人更将国旗图案和五环标志用油彩涂在脸上,彼此竖起大拇指相视微笑。

  也有一些人选择了独品欢乐的方式。原本要呼朋唤友一块看电视的崔女士,眼看着朋友们四处“赶场”赴约,索性回家踏踏实实给自己炒了几个好菜守看电视。半夜,她给远在20公里外的好友打电话:“快来,我们正开红酒一醉方休呢!”

  很多人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了难忘的一夜。中央某大报夜班陆续收到了来自各地记者发回的数万字申奥稿件,这一晚,所有的编辑几乎都在不断的调版换稿中度过。凌晨6时,天色早已大亮,而熬了一夜的人们揉着惺忪睡眼,懵懂中还以为天色尚黑,“走,上广场看升旗去!”

  14日清晨,记者驱车急驰在空无一人的北京北四环路上,经过彻夜狂欢的北京城此时似乎才刚刚睡去,朝阳中的北京呈现出有别于“7·13之夜”的“另类温柔”。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