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8日

星期

   

经济时评
公开“养务”

刘效仁

  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社会养老保障,其实依然十分脆弱,并非十分保险。有报道称,我国养老基金收不抵支,陷入财务危机,并有不断加剧之势。1999年养老基金缺口为187亿元,2000年上升为357亿元;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已达1990亿元。关于这些钱的去向、底数及其相关的数据,人们都想心里有个数,这也是法律赋予咱的“知情权”。

  公开“养务”是大势所趋。它有很多好处,如方便监督,利于社保机构自律,一石数鸟,何乐而不为?

  近年来,随着社保的普遍推行,有些地方社保机构骤然膨胀,漏洞也多了起来。社保机构庞大得惊人,单是自身的开支应酬恐怕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另外,由于管理漏洞造成的损失,同样令人震惊。

  南京一家只有3名职工的“华力电梯经营部”,自2000年6月至8月间,先后报了73名退休人员参保,到11月底,这73人中有27人因各种原因“死亡”。这样的天下奇闻居然能逃过社保机构的眼睛,致使社保机构被骗去养老保险金、死亡抚恤金共计28.7万元。其实“华力电梯经营部”的作案手段并不高明。其业务员龚逸峰花钱刻了一枚南京市劳动局“退休审批专用章”,伪造了一批养老保险金的认领者。由于退休职工死亡,社保机构会一次性发放6200余元抚恤金,于是该经营部又不断申报职工死亡。如果社保管理机构能够心细一点,多问几个为什么,能走出去核实一下,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怪事。换句话说,如果这些钱是社保机构自己的,他们就不会这样不负责任地乱开支了。倘若公开“养务”,一个单位哪个职工退休了,哪个职工该领取社保金了,标准是多少,实领多少,社保机构都一一向企业、社会公开,也会避免上述诈骗案的发生。

  职工参与社会保险的费用一般是由企业统一缴纳并统一支取的,职工自身对自己参保的情况多半并不知情。有的企业对于为职工缴纳社保金十分吝啬,有的干脆少交或不交,让职工的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反过来,缺乏职工的监督更加助长了企业管理经营者的胆大妄为。如果这些企业都能把记录企业和职工缴费起始时间、缴费基数及账户积累额等内容的个人账单定期发给职工,就可以维护职工的知情权,职工才能有效督促企业履行义务。

  把社保金的家底公之于众,让大伙儿了解其严峻的形势,只会激励全体职工奋发图强,多创效益来共建社会保障体系,同时也能克服各种铺张浪费的恶习,把节约的资金用于养老保障事业。如果认为让老百姓知情,会使大家对社保事业失去信心,起码低估了老百姓的觉悟。况且,盖着捂着并不能使这种困窘状况根本改观。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