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30日

星期

   

不同观点
“公共审美区”

严阳

  一个教高中补习班多年的语文老师,一次与我谈起他上小学5年级的儿子看《儒林外史》,十分担心地说,他儿子觉得书中的匡超人活得很潇洒,很可爱。我说,你儿子的“感觉”不同寻常,正说明他有自己的观点,只要他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你尽可以承认他也是“一家之言”。可这位老师说,现在孩子读书,最重要的是读出大家的共同感觉,而不是独立见解———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很强调“公共审美区”的,脱离了“公共审美区”的见解,哪怕你再独到,再高明,再有理,也很难被一般人接受,假如参加中考、高考,那是要吃大亏的呀!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公共审美区”的说法。回头想想,“公共审美区”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是一种客观存在。比如说中国的长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斗兽场,很少有人说不美的。此即证明“公共审美区”的存在。当然,这“公共审美区”往往与特定的年代、社会思潮相联系,也是不可否认的。比如说,在文革年代,就服装的颜色而言,蓝色调曾为人们所欣赏;而浓眉大眼,身材魁梧则是人们对男性演员的“公共审美区”,故而像当年唐国强那样的演员只有被人讥之为“奶油小生”的份儿。而时至今日,这些“公共审美区”无疑已经发生变化。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公共审美区”反映了公众一定时期的审美取向。但是,如果“公共审美区”无限扩张,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网打尽,那么必定意味着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极不正常,公众已经失去自己的判断力。举例说,文革时期人手一本语录本,胸前无一例外地戴上毛主席像章,且以语录本越小越新越美,像章越大越多为美等,即属此例。当然,人们之所以思想贫乏,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是与他们所受到的种种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密不可分的。当你身处一个更多地要求人们“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的社会,不按此要求去做,可能被视若“另类”,甚至遭到批判的时候,你还能有自己的思想吗?如果你从小从老师那里接受的便是“趋同”“避异”的教育,那么成年之后,你又怎可能具有独立的判断力呢?

  对中学语文教师们来说,他们未必真的不知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他们之所以把学生的思维往一个路子上赶,一味强调“公共审美区”,那是因为只有如此,才能适应中考乃至高考的要求。对我们的社会而言,我们时常有意无意地在诸多问题上强调“公共审美区”,那又是为什么呢?须知,弱化我们的公民的思维,弱化他们的判断能力,到头来,我们收获的可能是一个再也不会“求异”,再也没有活力,再也无法适应这个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大的世界的民族,最终可能被其他民族远远抛在后面。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