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3日

星期

   

热门话题 周末沙龙
热闹的横渡

 

  主持人:

  7月30日凌晨,北京人张健成为只身横渡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位中国人。此前,张健于去年成功横渡渤海海峡,创造男子横渡海峡最长距离的世界纪录。此次挑战英吉利海峡,相关报道连篇累牍,成功后,张健被誉称为“渡海壮士”、“英雄”、“为中国人再次赢得荣誉”、“具有永无止境的拼搏精神”等等。而同时,更有不少人对类似壮举跃跃欲试。

  成功的横渡,让人想起了这些年来民间不断涌出的“徒步环球行”、“穿越某地”、“攀登某峰”等等,此外,各种“飞越黄河”、“飞越长城”也已不再让人陌生,种种“首次”和“第一”一时间层出不穷。是不是每一次的“创举”都具有意义?

  主持人:陈娉舒

  沙龙在座:

  汤 鸿:男     哲学硕士

  刘 立:30岁  女 中学教师

  王淑英:40多岁 女 报摊摊主

  哈 勃:男     探险爱好者

  ●汤鸿:我很佩服张健的体力和毅力,他做了很多人根本做不到的事。人家有这个爱好又有这份能力,再加上有人出资,张健得偿所愿,同时好多人也跟着他得到了不同方面的满足。此次“横渡”中,商业炒作的成分似乎都处理得挺“淡”。但张健横渡海峡与之前的“飞黄”、“汽车越长城”,本质没多少区别,某个人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只要不触及法律,其他人没理由妄加指责。可一旦将之上升到“为民族添彩”的高度上,就“过”了。张健成功,很多人因其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而格外欢欣鼓舞,足以看出,中国人似乎总习惯于将全体的荣辱集于某一人身上,也总过于希望被认可。其实个人的“首次”和“第一”对整个民族究竟有多深多大的意义?!

  ●刘立:我的一些学生挺崇拜张健,觉得很“酷”。不过,我倒不担心他们会盲目“模仿”,现如今的孩子对自己想做的事早有打算。听说有不少人打探有关参加“横渡”的事宜,我倒有个担心:汽车飞黄后,就有摩托飞黄、自行车飞黄;汽车飞长城后,又出来摩托飞长城、空手倒骑飞长城等等。张健横渡后,会不会出来别的诸如“负重横渡”“双人横渡”甚至是“裸泳横渡”呢?刚刚还有网上消息说,有素无训练的人继张健横渡后轻松无比地游过了海峡,费时比张健还少。从事这类活动,一些人可能纯属热爱,但说不定就有一些人为了哗众取宠,而一些媒体跟着炒作,其实是想借机吸引“眼球”。

  ●王淑英:这些天送来的报纸,登张健的事多了去了。照我看,张健就是给咱北京人挣脸,也给中国人挣脸,谁也别不服气。他从小就练体育,为横渡,三十多岁人练成一秃顶,其他事都扔一边了,光各种专项训练就做了不少。有这份韧劲,就能做成大事。不过这些活儿,光有好身板还不够,得有大把大把钱支撑着才行。

  ●哈勃:探险乃至探索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是没有得到张扬的东西,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将自身禁锢于一小方土地上。对人类体能极限的挑战乃至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思想观念解放后才出现的现象。如果财力、能力允许,挑战自我、探索未知这类行为值得鼓励。

  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与之前的各类“飞黄”、“飞越长城”等,绝对有质的区别。横渡活动必须进行体能积累、科学训练且周密计划,应该说是一次有风险的尝试。前不久一部分探险的人,很强调“第一次”、“第一人”。实际上有不少“第一”难度上无甚价值,在真正的探险家眼里没有多大意思。张健是横渡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位中国人,但其行为和其他如“徒步穿越”等活动一样,仅仅是某个人实现了个人心愿、张扬了一回个性、放飞了一次理想,没有必要赋予更多的政治色彩。看待这类举动,需要一颗平常心。媒体介入类似的活动,有很深的“自己炒自己”的印迹,这起码违背了新闻行规。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