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7日

星期

   

面对入世,我们怎样择业
――访人事部人才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德贵

本报记者 刘万永

  随着与各成员国谈判工作的陆续结束,我国在今年1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成定局。加入世贸组织,将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与此相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那么,入世对年轻人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记者采访了人事部人才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德贵。

  吴德贵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人力资源将会出现几个特点:就业机会增多,就业难度增大;人才地位提高,人才争夺加剧;计划配置减少,市场配置增多。从积极的意义上讲,入世将会促进我国传统工业的改造、软化和升级,贸易进出口扩大,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服务业将会取得较大的发展。各种产业的发展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人才在更大范围内的重组。但同时,越来越多的外企进入中国,在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会提高就业门槛,知识含量低的岗位将会首先被淘汰,那些知识含量、技术含量高的人才将会成为用人单位争夺的重点。

  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吴德贵认为,首先,我们应该转变对“就业”的理解。过去,我们通常把就业定义为,进入一个正式组织,获得一个正式职业。一方面认为只有进入国企才算就业,进入私营企业、个体企业的不算就业。另一方面认为,就业都是一次性的。事实上,随着人才流动的加剧,人不可能“从一而终”,就业、择业应该是伴随一生的事情。据统计,在一些国家,一个人一生要更换六七种职业。同时,我国私营企业先后创造了1075万个就业机会。全国3914万科技人员,在非公经济中就业的达到了1000万人。因此,我们应该放宽就业渠道,从事各类劳动获得合法报酬和收入的活动都应视为就业。

  其次,我们要树立新的成才观、育才观。未来社会,最需要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能力、智力与非智力的复合。但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结构不合理,传统专业人才多,新技术人才少,大学里难以及时开办新兴专业。目前,我国有2500万科技人才集中在教育、卫生、工程等领域,其中仅教育就集中了1100万。在能力结构方面,缺乏熟悉市场经济的人才。因此,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势在必行。高校学生应当在具有一技之长的基础上,努力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自己达到一专多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吴德贵说,对高校毕业生来说,信心不足、将就凑合与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同样要不得。我们应当坚信,随着就业机会的增多,只要你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一定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得胜利。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