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14日

星期

   

救救这些“娃娃工”
――武汉清查汉正街“童工作坊”目击记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刘紫凌

  编者按:本报8月13日头版头条报道的《打工妹之死》,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刘紫凌此前也曾跟随武汉市有关执法人员进行过相关探察,现将其报道编发如下。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注这些“娃娃工”的命运。

  7月13日下午3时,记者随同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大队、石乔口区工商分局、汉正街第一派出所的20多名执法人员,悄悄进入了位于济南路25号尚未竣工的客运中心大楼。这座连窗户都未装好的“毛胚楼”的1至8层内,竟“藏”着20多家服装加工作坊,每个作坊都有10来名看起来只有十二三岁的“娃娃工”。近200名本应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的女娃子,却在这简陋、污秽的“毛胚楼”里苦度暗无天日的“童工”生涯,实在令人震惊。

  7月23日,执法大队又“突袭”了汉正街艺和小区的5家“童工作坊”,查出不满16岁的童工13名。这些黑心的经营者赚钱心切,在小区里租几间房,摆几台缝纫机,招几名不用付工钱的童工,一个个“地下作坊”就开始火热生产,既不需要登记办证,也不需要照章纳税。这些“童工作坊”混杂在居民楼中,到了晚上,轰轰的机器声吵得周围的居民不得安宁。

  当问她们知不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一个小女孩嘟哝着说:“临出家门时,妈妈交待过,当学徒要肯吃苦。我们现在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是很累。尤其是大热天,又热又累又困,有时累到针扎到手指头都不知道痛。但想到是为了学一门手艺,这里还管我们吃住,就觉得该满足了。我们家乡还有一些跟我们一般大的孩子,跑到城里来擦皮鞋、卖花,跟他们比起来,我们也不算什么。”

  “刘丽事件”引起了武汉市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从7月中旬开始,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大队联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对“童工作坊”最为集中的汉正街及其周边地带展开了大规模专项执法检查。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大队审理科科长段代敏对记者说,“童工作坊”在汉正街及其周边迅速蔓延,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汉正街服装吞吐量大、流通快,是“童工作坊”不可多得的天然货仓。绝大多数“童工作坊”都与汉正街的个体服装批发商私下订有契约。汉正街服装以价廉著称全国,作坊老板不可能从销价上赚得多少利润,“只求学艺,不求报酬”的童工自然成了他们最好榨取的对象。二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儿童失学现象严重。加之农村家长和儿童法律知识贫乏,致使大量学龄儿童流向城市个体作坊,且自甘受虐。三是管理和打击乏力,导致“童工作坊”肆意蔓延。这些个体作坊绝大多数无证无照,随时迁移,且昼息夜作,隐蔽性极强,打击非法业主、救助“童工”难以收到实效,经常是“今天东边清理,明天西边再起”。段代敏说,这几百名已解救出来的“娃娃工”,也许不出几天,就会在另一地方重新开工。如何从根本上解救这些“娃娃工”,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课题。

  谈起汉正街的“童工作坊”,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罗恩培极为愤慨。他说,我国法律早已规定禁止使用未满16周岁的童工,汉正街的一些个体作坊为谋取暴利,暗用童工,是“非法、非人道”的。在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非法使用童工已不是一个区域性的问题,国家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首先,要加大法治力度,对非法使用童工行为坚决依法打击。我国法律规定,单位或个人使用童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允许未满十六岁儿童做童工、职介所为儿童出具假证明均应予以处罚。劳动、工商、公安、工会、妇联等部门要联合起来,对违反法规的业主、监护人、职介所等进行综合整治。其次,要加强德治,尤其是对个体、私营业主,要进行经常化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

  (据新华社武汉8月13日电)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