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6日

星期

   

经济观察
西部论坛谁最忙 政府依然是主角

本报记者 郝磊 黄博

  主题从“政府与市场”到“投资环境与对外开放”,有人评价,今年在西安举行的第二届西部论坛较去年在成都举行的第一届,已经由泛泛而谈进入到了有的放矢。

  去年秋天,成都经历了一次兴奋。“2000·中国西部论坛”遵循国际惯例,参照国际模式,邀请中外企业家、理论家、高层领导和新闻界,力求实现各界高层人士智慧的碰撞,力量的整合,试图为实现西部“跨越式”发展,探索新思路,研究新办法,构建新机制。

  2001年9月,西安也体验到了成都的兴奋。而与之略有不同的是,经历了一年西部大开发之后,主题已经收缩深化到了具体的投资环境。而这其中,有一个角色———西部各省区市的政府,始终起着决定作用。

  记得去年在成都豪华的会议大厅里,许多国际知名企业的负责人慷慨陈词。美国J·P摩根集团亚洲证券公司副总裁刘宝杰说,业务上的风险,投资者愿意承担,但在人为可以控制的风险方面,希望政府和企业多作努力;日商岩井常务董事原世纪雄说,受某些政策限制,我们在华投资进程还不够快,希望政府帮助使用我们的钱。台湾财团法人向阳公益基金会董事长廖正豪说,一些台商有不确定感,不知道政策怎样、会维持多久,希望西部开发政策法治化、透明化。

  一年后的今天,这些发言者没有到场,但他们提出的问题已经被西部论坛升华为主题。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李子彬说,西部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改善投资环境,其中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指基础设施水平,软环境指法治、效率、人才等。对西部而言,更关键的是软环境。而政府角色至关重要。

  西部论坛主题的变化说明,西部大开发推进到了深层,但同时又清楚地表明,政府角色已经成为西部开发前进的首要问题。

  去年成都西部论坛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远远超出了主办者的预期。出席的有通用电器、微软、IBM、波音等74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记黄埔、恒基兆业、统一等120多家港、澳、台知名企业,中国石化、北大方正、长虹电子等上百家国内重点企业。

  但一年后的今天,参会的世界500强企业缩减到了31家,港、澳、台知名企业也不到35家,并且大都不是去年参会的企业。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官员比例急剧增加,占到此次论坛参加者的2/3以上。

  一位与会者说,不是成都比西安有魅力,而是去年是提出西部大开发的第一年,大家关注西部的动向。但新鲜感不能总有,一年来,大家发现在经过“政府与市场”的讨论之后并没有明显的改观,兴趣当然要削减。

  在本次西部论坛前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领导对改变投资环境信誓旦旦,但有一个细节不能忽视:但凡记者问投资出现具体问题怎么办时,领导大多回答:可以直接找我,我保证……

  然而,在成都,台湾东泰集团董事长陈一民就指出,上级政府热情招商,下级不一定执行得好。美国康柏公司全球副总裁俞新昌说,政策相当不错,关键在于执行,要讲求透明度和公正性。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当时就强调,十分赞同用法律优势代替政策优势。

  显然,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角色还不能和投资者的期望相吻合。香港驻京办事处主任梁宝荣说,在投资软环境方面,政府的角色和定位是一个很中心的问题。首先,政府应该是游戏规则的制订者、监督者,而不是参与者。

  只要有赚钱的环境,不怕没人来。梁宝荣对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角色的到位持乐观态度。他说,投资软环境日渐受到重视,本身就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据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布的数据,去年,国家用于支持西部地区建设的国债资金和预算内资金达700多亿元。今年以来,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新增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公路国道主干线等一批重点工程已经开工或将要开工,工程总投资约3000亿元,用于西部开发的财政建设性资金将超过去年。

  西部正在变,只是变化的速度还跟不上人们急切的心情。西部论坛就是一个展览变化的窗口,也许明年在这个窗口中,我们会欣喜发现政府的角色走上了正确位置。

  (本报西安9月5日电)

 

外商投资西部将在9方面获助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