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9日

星期

   

绿色军营教会我

本报记者 李雪红 通讯员 樊增民 田义伟

  赵彪下个月才满23岁。他当兵不到5年,却当了4年班长。别看这班长才管八九个人,连芝麻官都算不上,可赵彪却当出了大成绩。“他们说我会带兵,其实,我那点本事都是在部队学的,我不过是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了战士罢了。”

  就凭这一学一教,兰州军区为这个“红军连”的小班长报请一等功。和平时期的一等功可不是好立的,赵彪凭什么?

  当没当过兵,一比较就很明显

  赵彪入伍前就入了党。学习成绩很好的他没想到却以两分之差高考落榜,“简直无颜面对父母和乡亲”。

  1996年,部队来村里招兵,赵彪立即报了名,想到部队去干一番事业“雪耻”。别人劝他说部队可苦了,他脖子一拧:我做好了吃任何苦的准备。

  “到了部队,我才知道我的准备远远不够”。新兵训练走正步,早上往操场上一站,这个从南方第一次到西北的小伙子便觉得那西北风能把人吹透。“当兵了,可不像在家里或学校,冷了可以跺跺脚,搓搓手,捂捂耳朵,还能戴手套,在这儿只能干冻着。”赵彪冻得实在受不了时就给自己打气:吃苦就从受冻开始吧。

  凭着这股劲,身体条件并不占优势的赵彪硬是在新兵考检时,夺得5公里越野、400米障碍、投弹、自动步枪射击4项第一。而3个月前,他还在缠着班长问:啥叫训练,啥叫课目呀?

  部队的环境和氛围“逼着你改变”。在家你可以撒娇,凡事推给父母,不用自己负责。在部队不行,一切都得靠自己。“责任感就在点点滴滴中逐渐形成了”。所以,许多父母看到当兵后的儿子都会感叹,当初桀骜不驯的儿子很快长大了,懂事了。

  徐亚芹今年才19岁,在家就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什么活都不干,就知道玩。可到了部队,什么活都得自己干。当班长赵彪第一次教他洗衣服时,他才发现:“原来洗衣服也这么累呀!”他体会到妈妈多么不容易,“就想自己学会洗衣服了,以后回家可以帮帮妈妈了”。

  还是徐亚芹,在家时,一没钱就向父母要,父母教育他要节约,他甩出一句:别人的孩子都有钱,你们为什么不给?当新兵时,一个月的津贴他几天就花个精光。可今年4月,他居然从自己的津贴里省出50元寄给了妈妈,把徐妈妈感动得直夸儿子“懂事了”,“知道孝顺了”。“要不是到了部队,我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学会这些。”

  王永亮入伍时颇想好好干一场,可到部队一看,大家都憋着股劲呢。“你干得好,别人比你干得更好”。他不想吃苦,就写信向家里要钱,想用钱铺路。赵彪知道了,激他说:做人要有骨气,干出来的比买来的成绩光彩,你花钱得到了,别人也不服你。

  一句话把小王的自尊心激发起来了:“我就踏踏实实当两年兵,即使当不上优秀士兵,也学点真本事,长点真才干,回家好发展。”

  赵彪“当兵后,责任、意志、纪律方面的变化最大”,这种影响是不知不觉的,但“一比较就很明显”。遇到困难,经没经过部队锻炼的人大不相同:“前者没有千方百计的劲头,后者则相反。”

  他打比喻说,你让一个兵和一个学生去爬同一座山,责任和意志会驱使那个兵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以最快的速度,争取第一个爬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想办法克服,因为部队就是这么要求和训练的。那个学生就不一定了,遇到困难,他也许就会选择放弃。“当过兵的人做任何事时,都会体现出这种意志来”。

  正是这些小事让我们受益终生

  赵彪在同年入伍的兵中,文化算高的,可跟班长一比,“我差远了。”当时,赵彪特羡慕班长的口才好,班务会上,总结讲评,一套一套的。

  “都是高中毕业,我怎么就做不到呢?”赵彪暗暗把班长当作了追赶目标。他普通话说得不好,就天天听广播、念报纸,自个儿给自个儿讲评。“刚当班长那会,我还是讲不了几句话,后来慢慢练出来了。”

  赵彪确实是个有心人。当新兵,别人都是班长咋说就咋干,他表面也一样。可在心里,他暗暗给班长打分:这个办法好,以后可以学。这事做得不对,今后我得注意。训练完了,别人都睡觉,他却到处找各班班长聊天、请教,暗自比较各种类型班长的长项短处。军校的教授到部队讲授管理课,连许多干部骨干都把这当工作安排而已,赵彪一小兵却听得分外认真,“作了不少笔记,下来还反复琢磨”。

  “在家里哪有这么多的学习机会。我当班长后,大家评价还可以。其实,办法都是在部队学习加自己琢磨的。”

  收获的甜头,赵彪尝到了,他要让大家都尝尝。李拖打小生活在西北农村,受父母“只能多听,不要多说”的教育,养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一到部队,问题出来了,别人谈心、搞活动、打比赛,一片火热,他却总是孤零零地呆一边,光羡慕,不知道怎样才能参与进去,“真是不一般的不合群”。

  赵彪注意到了,从此,班里不管组织啥活动,他都让李拖去掺和一把。私下,他又特别关照其他战士多接近李拖,多跟他玩。

  毕竟是年轻人,才几个月,李拖性格大变,还成了连里的篮球主力。看着侃侃而谈又爱笑的李拖,记者简直不相信他曾经孤僻过。“我现在学会与各种性格的人友好相处了,跟战友们也有话说了。”

  王敦仁跟赵彪是四川老乡,刚入伍时,内向得厉害,常常是还没开口脸就红得发烫。

  赵彪从他身上看到自己当初的影子。他让小王专门练习与人交谈,可效果不明显。后来,他想了一招,让小王代替他每天在班务上做讲评,而且规定每次讲评不得少于10分钟。

  先是结结巴巴,接着渐有条理,两个月下来,“王敦仁还真讲出道道了”。“这是我多年来想改又改不了的毛病,没想到当兵没多久,班长就帮我改过来了。”

  小王在家里是老小,是个“油瓶倒了都不扶”的角色。到部队不到半年,“什么都会干了”。“我妈肯定不相信我都会补衣服了”。

  在许多人看来,这些“都是小事”。可对一个初中毕业、又无一技之长、没有任何社会生活经验、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的青年来说,正是这些小事使他们“增强了自信心”,这些锻炼“将对我今后做人产生重要影响”,这些细微的变化、进步“将使我们受益终生”。

  今天的军营生活是明天人生的铺垫

  赵彪从当兵那天起,就没想过要离开部队。但作为过来人,他理解战友们想得最多的是什么。

  对于绝大多数战士来说,当兵只是他们人生的一个阶段。他们一张白纸地走进军营,渴望长一身本事回到社会。

  “长一身本事不太现实,有收获、有进步却是实实在在可以做到的。”这是赵彪常给自己的兵说的心里话,他也特别善于把今天的学习、训练与每个战士的明天结合起来。

  王永亮想退伍后去当警察,赵彪就鼓励他多看看法律方面的书;徐亚芹喜欢照相,他买来摄影书刊让小徐参考。他还建了个书柜,自己买书,全班战士随便看。

  赵彪帮战友特别讲实在,“大多数普通战士文化不高,没什么特长,家里又没有很好的经济基础,选择学习方向一定要符合他本人的特点和实际。”

  王继平是4兄弟中的老大,家里穷,本人也没特长。他跟赵彪商量,退伍回家干啥好呢。赵彪帮他分析,家乡没有大工厂,当工人不可能;经济不发达,搞餐饮不行,何况那还要大本钱;做小生意、发豆芽、磨豆腐的,村里又早有了。后来,赵彪灵机一动,问王继平,你们村有修鞋的吗?小王说没有。赵彪说那你就学修鞋,穷地方的人不会鞋有点毛病就扔了买新的,你学修鞋不正好吗。而且这也不要什么本钱,你还可以农忙干农活,农闲修鞋,等有了资本还可以做鞋、开鞋店。他连今后的发展都想到了。

  说干就干,赵彪很快就自己掏钱从几十里外的西安给小王背回了补鞋机,而后又发动全班把坏了的鞋拿到小王那儿“练手艺”。复员时,小王的手艺已经“很不错了”。

  王敦仁学理发也一样,开始他不愿意,说现在会理发的太多了。赵彪说,凭你的基础,别的一时也学不了。理发的人多,就要看谁的手艺好了,你学好了,也是个看家本事嘛。小王听了班长的话,现在正加紧练手艺呢。

  赵彪做这些事时,既周全又细致,很难想像,他也不过20出头,在家有3个哥哥一个姐姐。“这也算是我的收获吧。在部队,我从一个‘从不操心家里事’的宝贝疙瘩学会了当大哥哥。”

  千万别小看这微不足道的变化,对赵彪和这群普通士兵来说,他们正是在这些变化中感到成就和进步的,感到“没白来军营一趟”。赵彪带过的42名战士中,那28名训练尖子、骨干和4个考上军校的战士,都是这样一点一滴努力而来的。赵彪那16万字的日记,写的也不过“是些训练、工作、生活中的小事”,但它却清晰地记录下一个普通青年转变为合格军人的足迹,记录下绿色军营为每个进入这个阵营的青年打下的烙印。

  记者问初中毕业的徐亚芹:你和你正在读高中的同学比,哪个进步大?他想了想说:都在进步,但他们是单项进步,即学业。我们是全面进步,组织能力、工作能力、思维方法、独立生活、吃苦耐劳等等。这个因为“不想读书”才来当兵的小伙子,在部队却爱上了读书。他蛮有信心地告诉记者,今后如果退伍,跟同样初中毕业的比,我的竞争力肯定比那些没当过兵的强。

  “部队不可能为每个战士安排一生,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让当兵这段历史为今后的人生之路做更好的铺垫。”这一点,赵彪和他的战友们都深以为是。

 

  编者的话

  普通一兵也能成为“高素质青年军人”吗?赵彪的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位普通青年踏入军营后,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一个“兵的辉煌”。

  辉煌不是一日铸就,“高素质”并非高不可攀。长了见识,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改掉了一个坏毛病,学了一点小本事,能吃苦了,懂事了……其实,“高素质青年军人”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跑道,你每天的努力,每一点进步,每一次收获,都是在向他靠近。

  亲爱的朋友,你是不是已经在赵彪成长的足迹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呢?或许你的经历跟他惊人相似,或许他做的事你已经做到了或正在做。那么,把它记下来,把你在绿色军营里的收获和进步记下来,告诉我们。让我们再告诉更多年轻的朋友,共同创造更多“兵的辉煌”。

  来稿请寄: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军事部。邮编:100702。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