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2日

星期

   

从天而降的乌奴奴

本报记者 苏敏

  难忘那一片人间净土。

  从悉尼向西北飞行3小时,便来到充满红色沙漠的北领地,那是澳大利亚土著的世代居住地。进入这些区域,须经土著批准。自车窗向外看去,到处站立着远古般的枯树和绿色灌木丛,好似走入原始动物出没的科幻影片。它们被保护得没有一点现代人染指的痕迹———这是奥加山脉国家公园。

  一块被当地土著人称为乌奴奴的巨大的红色独立岩石,形若馒头,仿佛自天而降,落在一望无际平坦的旱地上,奇异连同着土著文化,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如果不是走入那些现代生活点,你完全会产生置身另一时空的错觉。

  这里的高中低不同等级的度假村,满足着各类需求,从露天泳池到室外烧烤,制造的垃圾与都市一模一样。可是,你在这些游客集中的区域内,目光所及,处处仍是洁净二字。

  早上,我不断遭遇迎面而来的陌生人“你好!”的问候,小路旁的垃圾筒正被服务员动作极娴熟地擦拭,大厅的清扫非常迅捷,几乎使客人看不到———好像环境整洁并非人为而是本身固有!当然,土著人早已撤向游人看不到的远处。

  若进入国家公园去看乌奴奴,需签署一个保证,即要遵守在指定地点拍照、不得将照片用于商业等规定。因为政府已和土著签订了99年的协议,旅游开发必须尊重土著对神山圣迹的信仰。

  这块世界上最大的独立巨岩高出周围平地384米,周长近10公里。它摄魂钩魄般令人敬畏。从飞机上往下瞧,那些度假村散落在沙漠平原竟像一小摊垃圾。有的洞专供土著女人生孩子,有的是男人住或让老人和小孩住。水从山顶冲刷出黑色印迹,光光的山体上张开很多像人嘴一样的大裂口,嘴型不同,甚至还有“舌头”,奥妙难解。

  无论在乌奴奴四周任何地方,毫不夸张地说,你都看不到任何纸片或饮料瓶塞之类的垃圾。特别令人意外感动的是名为“寂静之夜”的旅游项目:40多位游客被安排在沙漠中观日落、吃自助晚餐,然后再由向导带领遥望星空。

  落日的余辉悄悄弥漫。年轻恋人和年老夫妇纷纷相拥合影。游客各自手持香槟,一位画家充任讲解,他徐缓地吹起土著乐器迪吉里杜管。据说,红沙漠里白蚁自古就疯狂,把树木食空,土著便取这些空树干当作了乐器。它的声音沉闷而单调。

  5个多小时的沙漠夜晚匠心独具———晚餐相当讲究;讲述人抑扬顿挫,随时让你沿着射向某一星星的手电的巨大光柱辨认星座;其间全体人员侧耳聆听天籁,那是来自宇宙深处的秘语……游客们空前美好的享受,使该节目屡获“大奖”。

  能在南半球如此难忘地看南十字星,那么北半球的中国也可以邀游客在夜长城上看北斗星了。若请来天文工作者也讲得像诗歌朗诵般动听……

  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能到土著居住地去,仅在住地见到两位土著女人。若想拍照和交谈,须先征求对方同意。我们的这两种愿望都被拒绝了———她们看上去挺现代,懂英语,只是肤色黑。

  土著人已在此生活5万年,匆匆过客无法窥视他们真实独特的文化。这里常能看见英国人从印度带来的一种红花,那是土著人的玫瑰花。没有香味也不艳丽,但它身世又何曾不传奇?所幸的是它自由自在,没有人来打扰和毁坏它。

  向导说:“这里的石头、花草,都不要拿,什么都别带出去。因为有人带回自己的国家后,遭到厄运。他们把拿走的又都邮寄回来了。”这是环保告诫呢,还是确有神灵?我们都乖乖放下了手里喜爱的远古赐品。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