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8日

星期

   

十强赛之观察篇
球场上的第12名“球员”
――五里河体育场观球有感

钟潮

  雪村的那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从网上跳到了排行榜,成为近期传唱于大江南北的热门歌曲。当我们这些非东北人在沈阳将这首歌略带调侃地唱给沈阳人听时,他们非但没有不悦,反而笑着说:“等到了球场,你们就知道东北人是咋样的了。”

  记得当初把十强赛主场设在沈阳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觉得这里是中国足球的福地。及至五里河体育场修缮一新,沈阳为国足备战准备得井井有条,我们这些“无神论者”仍固执地认为此举与出线无关。不过,当笔者以一位足球记者兼热血球迷的身份观看了两个主场的比赛后,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血脉贲张,什么叫热血沸腾。难怪米卢在两个主场的赛后新闻发布会上,都真诚地表示要感谢现场球迷,感谢他们让国足真正有了主场之利,感谢他们使国足在主场有了第12名“球员”。

  “是球迷就要呐喊”,这是一句广告词,也是每个球迷在场上都会做的。只是以怎样的方式呐喊,却是一直困扰我们的话题。不知道从何时起,“下课”声取代“加油”声成了“主旋律”。就在昆明、广州的小组赛和一个多月前的上海四国赛上,“米卢,下课!”、“国家队,解散!”的愤怒音符还曾响彻赛场内外。球队输了球,或是踢得难看,掏钱买票进场看球的球迷自然不高兴,他们用怒骂来宣泄亦无可厚非。更何况关于“下课”的呐喊,早已成为球迷对球队宣泄不满的方式。但凡事都是相互的,球员的表现会触动球迷,球迷的呐喊同样会感染球员。

  中国球员的心理素质并非坚韧型的,他们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记得有一次热身赛上,几次失误后球迷不断大喊“换李铁”,结果李铁将一肚子怒气全发泄到了皮球上,他的一记记高射炮害得国家队的进攻更是乱了套。事后李铁也曾很气恼地表示,自己已经尽了全力,不知球迷为什么还要这样喊。同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就连现在已被我们奉为“神人”的米卢也曾被球迷喊得脸色铁青。在意识到这一点后,中国足协和沈阳赛区均把球迷视做头号“安保大敌”,仅中乌之战便出动了8000多名警察。但不管是国足赢了球的原因,还是球迷协会的动员工作做得好,这次沈阳球迷确实让我们体会到了球场第12人的力量。

  比赛前数小时,球迷便顶着大太阳来到赛场。巨大的五星红旗和“梦圆沈阳”的旗帜在看台上如一团流动的火焰,渐渐点燃人们的情绪。当赛前高奏国歌时,全场球迷与球员齐唱《义勇军进行曲》的场景,令人产生发自内心的感动和震撼。整个比赛期间,不管国足是否打得开局面,震耳欲聋的锣鼓和呐喊声总是整齐而连贯。这让人想起世青赛上阿根廷大战中国队时响彻全场的“奥莱”声,如此整齐和有力让我们这些“客人”都有些不寒而栗,这恐怕就是我们常说的威慑力吧。乌兹别克斯坦主帅萨利科夫临别前曾由衷地感叹:“你们的球迷与你们的球队一样厉害。”而祁宏赛后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这样的场面,这样的球迷,激励着我们像斗士一样去战斗。我当时就想一定要赢,否则对不起这些球迷。”

  球员与球迷一样都是些有着喜怒哀乐种种复杂情绪的普通人,只有将二者的激情和谐地融为一体,才会爆发出最强大的战斗力。不过,国家队不可能总赢球,也不可能总是表现良好。所以,既能享受胜利,还能接受失败,这才是真正的球迷。或许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拾记忆时,发现这次的感动纯属偶然。但欢乐与痛苦本是一对孪生兄弟,就像米卢口中天堂与地狱间只是一念之差的说法一样。不同的结果会带来不同的情绪,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以怎样的方式宣泄这种情绪却是我们控制范围内的事。“胜不骄,败不馁”,对球队、球员和球迷是同样适用的座右铭。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