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9日

星期

   

我们是农民

公孙欠谀

  《闲话中国农民》的作者张映泉出身就是农民,因为贫困而辍学,所以他对中国农民的认识是真实的,也是深刻的。我曾经也是个农民,在对这本书的仔细揣读中,我再一次回到的我的父兄中间,体味着当农民的艰辛,思考着农民的出路。

  农民的地位从一开始就是卑微的,从古到今,星移斗转,政权更迭,农民还是卑贱的农民。“农”字的繁体是由“曲”、“辰”二字组成,曲者,弯而躬也,辰者,天尚星也,弯着腰看不见天的,叫做脸朝黄土背朝天。另一种解释是:出门天还不亮,回来已是天黑,只有满天的星辰。这就是农民。农民还因为“劳力”而被许多“有识之士”看不起,农民生活的地方叫“农村”,“村”字也有“粗野粗鄙”这意,例如:村夫、村姑。孔子有一句话:“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言下之意,种田的就是小人。

  农民是艰苦的。我的童年、少年和大部分青年时代是在农村度过的,在我跳出农门以后,又有机会再次去到农村,当过一年多的“乡官”,再次目睹了如我父兄般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在土地上刨食,承担着各种税赋、统筹、提留,好不容易挣点血汗钱,却成了白条子、绿条子、红条子。我在中学的时候就学过两首诗,一首叫《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还有一首叫《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我们不能不看到,即使在物质文化空前繁荣的今天,繁重的劳动,贫乏的文化,还在农村普遍存在,当城里的人们在为自己的孩子不吃饭而苦恼时,有农民正在为自己的孩子没有饭吃而伤心;当城里的孩子骑1000多块钱一辆的赛车时,农村的孩子正赤着脚走几十里山路去上学。

  书中有一个观点让我感触颇多:农民并非全是粗鄙之人,山野出贤士,绝大多数的农民是聪明的,只是命运安排他们成为农民,他们并不想当农民。战国时有个人叫宁越,他在地里劳作,实在太辛苦了,他就问别人:有什么办法能摆脱这种辛苦呢?别人说:只有读书,读上三十年就可以飞黄腾达了。宁越说:别人休息,我不敢休息,别人睡觉,我不敢睡觉,只要十五年。十五年后,宁越成了周威王之师。这个故事很具有典型意义,直到今天,农民的子弟都以跳出农门、脱掉农民这顶帽子为追求。许多人,特别是城里的人,他们没有真正体会过当农民的艰辛,他们责骂着在城里拉板车的农民,讥笑着在城里卖红薯的农民,鄙视着在城里刷油漆、背水泥、洗车加油的农民,理由只有一个:因为他们是农民。但如果让他们查查自己的家谱,可能不出三代就是农民,他们的祖先也和现在这些农民一样,从最脏最累的活做起,才有他们这些儿孙的今天。

  读罢本书,我有一个想法,什么时候农民才真正愿意当农民?什么时候城里人才不会鄙视我们农民?什么时候农民才能和所有人一样平等地享有所有的权利呢?农民和非农民的有识之士都需要努力,大家都有责任。

  (《闲话中国农民》张映泉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