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21日

星期

   

中学生参与国家重点科研课题

实习生 林洁

  在普通人眼中,科研项目的开发与研究是科学家的专利,而北京大学附中一群高二的中学生却参与着17个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9个还是国家重点科研课题。

  其实,早在去年寒假的时候,为了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中国科协青少部科技活动处就首先提出让中学生了解科研项目的开发,并组织学生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北大附中很多同学回来后形成不同的想法,于是通过老师、学校、区教育部门等方面的申请,同学们终于如愿以偿,或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形成课题,或参与北大、清华等高校教授的一些课题。来自高二10个班的27名学生参与了包括“稀土材料的紫外吸收”、“建立普氏原羚保护网站”、“对镧系元素+3价离子颜色对称性研究”、“MOUSE VOICE”等17个课题的研究。

  同学们定期向导师交课题研究报告,包括自己的筹备工作、查阅的资料、进展的过程、遇到的问题、计划和感受等,有些还附上研究结果的效果插图。

  现在,他们的科研课题还在进行当中,据学校负责管理这些学生的陈庭礼老师介绍,估计在明年2月份之前,大部分的科研课题会作出阶段性的结果。

  学生的导师是北大、清华、中科院、北师大的教授,这些中学生的实验室是在国家一些重点实验室及本校。导师对学生的总体评价是“非常好、很认真、很辛苦,相信他们会继续做下去”。

  参与“水稻抗病基因”课题的马斌告诉笔者,他是今年7月份才参加的,去年,这个小组已开始做这方面的研究了,预计在5年之内可以完成。参与研究课题给他最大的感受是,“科学比较枯燥,科研过程非常辛苦,但结果会令人非常兴奋”。他认为搞课题研究不但不会耽误学习,反而可以促进其他科目学习的进步,但时间会特别的紧,逼着他抓紧时间完成每一件事。

  “他们的导师平时很忙,没什么时间去督促学生做课题,他们反而很自觉,挤时间去研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给导师发E-mail。”北大附中的吕金钟老师说。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兴趣爱好发展非常明显,相信会有让人意料不到的结果。”北大教授、北大附中校长赵钰琳告诉笔者。

  陈庭礼老师介绍说,学生们通过搞课题研究,对一些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开拓思路有很大帮助。虽然有些同学的看法有点偏颇,但对他们本身的锻炼还是挺大的,毕竟他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提早进入科研会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据介绍,学校并没有给这些同学“优惠”政策,同学们同样得认真地对待每一门课。所以,他们只有利用周六、周日和课间进行课题研究。

  “在这些学生中,大部分人的学习成绩很好,也有成绩一般的,但他们却具有某一方面的天分。能够扬长避短的学生,我们不能忽视。”赵校长说。

  北大附中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是有渊源的,早在1987年,学校已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培养,例如,先后开展了以“语文小论文”、“微型科研”等为代表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课程,还出版了《北大附中中学生小论文选》,收集了学生对天文地理等方面研究的小论文。学校还邀请北大、清华等单位的专家、院士做报告,仅去年,就有14个大型的科技报告和6个科普讲座。

  据悉,从今年9月份起,研究型课程被列为高中的必修课程。北大附中已经有两个高一班开始进行实验了。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