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6日

星期

   

经天纬地为“打赢”
――兰州军区某测绘大队大队长安书朝纪事

邵启辉 张恋潮 宫曦岭

  近年来,在以美国为主导、北约盟国参加的“沙漠风暴”、“沙漠之狐”、空袭南联盟等军事行动中,高精尖武器指哪打哪,差之毫厘,都是依靠数字地图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等提供的精确保障。面对现代化的战争,作为入伍20多年一直与军事测绘打交道的测绘专家,兰州军区某测绘大队大队长安书朝,暗下决心,发誓要快步追赶现代科技浪潮,为发展我军的测绘技术、为部队“打赢”提供精确的测绘保障。

  一次决断 结束50年手工作业史

  与共和国同龄的测绘大队,不仅建队时间长,而且创造了许多令人惊羡的辉煌业绩。首次深入藏北高原无人区,揭开亘古长江源头之迷;创造了改写军事测绘史的“全要素刻图法”;研制成功了国内外首创的“地图彩色缩微及大屏幕显示系统”;出色完成了我国与俄、哈、吉、塔等国3000多公里边境勘界任务,荣立集体一等功……

  然而,在风起云涌的现代科技大潮中,世界测绘技术已逐步向微机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而作为我军建立最早的测绘大队却还一直沿袭50年一贯制的手工作业法。

  刚就任大队长之职的安书朝认为,一支部队如果光躺在前辈的功劳簿上吃老本,不求改革创新,必将被淘汰出局。

  为了与世界军事测绘技术接轨,这年底,总部计划分片分批对全军测绘部队进行数字化改造。当安书朝和党委一班人满怀信心地为迎接这场变革积极准备时,上级却把大队改革安排在第三期规划里,也就是要等到3年后总部才开始建设。

  3年时间,1000多个日日夜夜。如果坐等上级配发装备,有什么武器练什么兵,谁都不会说什么。可安书朝却觉得,作为一个单位的军事主官,首先要有创新思维,抢先一步发展,就能在未来战争中争取到更多的主动。

  先进的仪器设备是实现数字化的基础。尽管大队家底并不厚实,可只要是数字化建设需要的设备,安书朝总是想方设法购买。为了凑够买配套设备的钱,安书朝这个大队的当家人,能抠就抠,能省就省。机关办公楼装修计划被砍,购买车辆计划被取消,修招待所方案一拖再拖,就是到医院看病号买些水果,安书朝也和小商小贩为几毛钱争得面红耳赤。两年来,安书朝历尽艰难,先后筹措了230多万元,为大队购买了320多台套高精尖仪器设备。

  对大队来说,实现数字化,也意味着价值千万元的上千套老旧设备将成为闲置品。为了在数字化改造中使老装备焕发青春,安书朝成立了由他牵头的技术革新小组。为了掌握测绘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和最尖端的技术,安书朝和小组成员上北京、下广州,先后和北大、清华、测绘学院、测绘研究所等2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联系,运用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夜以继日地对能改造的旧设备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两年多来,在上级的支持下,大队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对老装备进行技术改造,面貌焕然一新。数字化仪器代替了刻图笔,计算机取代了绘图桌……大队彻底告别了50年的手工作业,在全军测绘部队中率先实现全数字化作业,比总部计划提前了3年多,实现了向数字化转变的历史跨越。

  一个观念 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

  在安书朝的带领下,测绘大队结束了50年靠一支笔、一张纸的作业历史。同时,数字化也在一夜之间使过去许多技术上的“权威”、“尖子”变成了“门外汉”。

  大队的现实情况是,一方面缺少驾驭新装备的人才,另一方面又受在干部提拔使用上传统观念的束缚,一些学历高、观念新、技术精的人才被长期埋没,得不到重用。安书朝感到不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就不能使人才脱颖而出。

  张代林是毕业于测绘学院的研究生,眼界开阔,思想观念新,了解并掌握了本学科的许多前沿知识。毕业一分到大队,安书朝就以他独到的慧眼,认为张代林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有意在使用中培养。第一年就让张代林到人数最多的数字化中队当中队长,熟悉基层情况,没多久,又提拔他当数字化队队长。当中队长,张代林率先实现了制图数字化。当队长,又通过建立数字化制图网络,带领全队1年完成了3年的工作量。去年,大队总工程师位置空缺,当时有13名候选人,张代林是其中之一。酝酿过程中,有人提出应该选年龄大、资历老的担任这一职务,还有的说张代林年轻了点,在测绘大队的历史上,还没有30出头的人担任过这一重任。安书朝和政委史开通形成共识,力排众议,坚决举荐张代林担任了这一职务。

  李少华是地图制印方面的权威和专家,曾获得全军优秀人才奖,但他存在着不会处理与同志之间的关系、工作协调能力弱的问题。为最大限度发挥他的优长,在选拔制印队队长时,安书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没想到在提交讨论时却引起了众多争议。面对众人的疑虑,安书朝认准一个理,在工作上宁可用缺点明显的能人,也不能用四平八稳的庸人。李少华上任制印队队长这天,安书朝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身上存在的缺点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批评,要求他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仅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更要弥补缺点和不足。安书朝还不放心,隔三岔五地到制印队走一走,经常与他促膝谈心,进行传帮带。李少华果然不负众望,当制印队队长两年来,在业务上他牵头研究的“地图印刷数据化管理系统”被全军推广。

  近年来,通过在使用中培养,一大批年轻有为、富于创新意识的高学历干部走上了大队中层以上领导岗位,大队8名常委和12名队领导全是本科毕业。大队90%以上的干部取得了本科以上学历,还培养了35名研究生。各专业都有全军叫得响的顶尖人才,呈现出人才济济之势。

  一场变革 测绘与未来战场接轨

  测绘部队组建近半个世纪,过去为部队提供的惟一保障就是一张纸图,而纸图的发放,也由于受行业“储新用旧”规定的限制,生产的最新地图也只能躺在图库里。

  1998年3月,安书朝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出高级工程师耿兆恩带领的调查组到部队,就测绘保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听取部队意见。调查组所到之处,听到和看到的无不令人汗颜。

  某团在商洛山区组织了一次合同战术演习,由于缺少最新的地理信息资料,团领导使用了旧地图,结果把部队引入了一条早已因泥石流、塌方而废弃多年的“死路”,贻误了战机,导致整个演习失利。

  虽然大队生产出了战区的最新代地图,而部队使用的仍然是六七十年代生产的地物、道路等标识已几经改变的旧地图,给部队作战训练带来极大不便。

  这些情况反馈到安书朝那里,促使他痛下决心,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作业方法,下功夫解决测绘保障与部队训练脱节问题。

  “走到、看到、问清、查实”八字方针,曾经是全军测绘部队野外调绘几十年一贯坚持的制度。它要求作业人员必须拿着航测照片到实地对大到一座建筑物、桥梁,小到一座独立房、一棵小树,都要逐个进行核对,“地毯式”地详查。如果按照这一常规作业方法,要测覆盖兰州战区的地图,以测绘大队现有人员都投入作业计算,几代人才能更新一遍。面对瞬息万变的地理信息,传统的作业方法已远不适应现代作战的需要。可要改变它谈何容易,它是我军几代测绘兵用血汗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写进测绘人员作业规范的制度。按说这样的老规矩是不能变的。可安书朝对这样不适应现代作战需要的老规矩,却坚决要改。

  安书朝带领科研攻关小组,对传统作业工序逐项进行过滤改造。在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他们运用数字化换装后大队装备的先进设备,把人工实物对照改为计算机扫描,把野外调绘改为室内判绘。现在作业人员只需对航空图像不清部分和地物变化的区域进行实地核对,再不用进行全方位大面积野外作业,既省却了野外作业人员长期风餐露宿和跋山涉水的奔波之苦,又减少了工序,提高了作业效率。许多人担心对传统作业方法的革新会影响成图质量,然而改革后的作业质量非但没有下降,而且提高了数倍,作业优秀率达100%。以前两千多人作业100幅图,现在只需30人即可完成,被专家称为改写测绘历史的创举。

图:安书朝检查成图质量。 李效强摄

 

我想看评论

我要说几句--->>已注册用户

我要说两句--->>未注册用户

中青论坛所有内容只代表网友和读者的个人观点,与中青在线立场无关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